亞洲地區近年無論在民生和經濟都發展迅速,在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亦取得顯著成效。亞洲在全球應對氣候治理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東盟的政經發展將為綠色經濟帶來新機遇。
去年底,在江蘇南京的「亞洲塑料行業可持續發展大會暨第三十三屆亞洲塑膠論壇」吸引了來自馬來西亞、印尼、孟加拉、緬甸、越南等亞洲國家的代表,以及科研院所及產業鏈企業代表共150餘人出席。論壇進行多場地區性的交流活動,與會者共同探討了塑膠循環再生經濟以及雙碳目標下實現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的路徑。議題涵蓋亞洲正面臨的塑膠污染挑戰和各國針對一次性塑膠污染提出的解決方案等。
東盟國家近年受惠於中美貿易衍生「China+1」政策,大量中港企業選擇在當地設廠。筆者特別關注,東盟國家在全面推動工業發展之餘,如何採取有效降低碳排放並實踐環保政策。從論壇的分享可知,除中國,以越南、孟加拉、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相關措施最有說服力。
孟加拉的輕工業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但是廢物回收產業發展迅速。根據《2024-2028年孟加拉塑膠回收市場深度調研分析報告》,該國約有5100家塑膠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達卡和吉大港周邊地區,其中約有350家從事塑膠回收,每天能處理超過140噸廢塑膠垃圾。雖然該國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塑膠回收產業,但相關管理系統仍待完善。
印尼外商投資近年呈明顯上升趨勢,經濟增長預計超過6%。與此同時塑膠需求及廢塑膠量也隨之增加。據悉,印尼城市的塑膠垃圾量每年約為50萬噸,年增長率為2-4%。為此,印尼引入「廢物轉化價值」(Waste to Value)管理理念,並實施了多項廢物管理專案,包括建設MASARO工廠、使用塑膠廢物鋪設了1000多公里的塑膠道路(數據截至2024年4月底);將廢物轉化力能源,用於電動汽車充電。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水準較高的國家之一,正推行《馬來西亞零一次性塑膠路線圖(2018-2030)》。該計劃包括塑膠袋稅、「無吸管」政策,同時還將擴大可生物降解和可堆肥產品的應用範圍,並持續開展傳媒、教育和公眾意識(CEPA)計劃。
越南則投資先進的回收技術和設備,提升回收效率。同時合作支援社會企業和非正式部門企業,開發靈活的小規模回收模式。近年來,越南的一些企業也開始利用天然來源的農業廢棄物(如鳳梨葉、稻殼、香蕉皮)生產一次性包裝產品,並推進塑膠工業標準的制定。
緬甸的塑膠業是發展最快的工業之一,但仍面臨基礎設施不足、回收技術有限等挑戰。雖然該國已建立多項環保法規和政策,但其廢物管理系統仍需進一步強化。
中國塑膠行業作為輕工業的重要門類,早已是全球塑膠製品出口大國。但隨著環保要求和產業製造升級,國內塑膠製品行業也面臨著轉型,走向綠色環保可持續的發展階段。自2018年禁止進口廢塑膠以來,中國針對塑膠污染實施了多項舉措,主要集中於生產和使用源頭減量、規範回收利用及重點區域垃圾清理。
針對全球塑膠行業面臨的現狀,中國塑協榮譽理事長朱文瑋提出了四方面建議:
1. 推動行業協同創新:要通過搭建具有開放性的區域綜合服務平台,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支援行業創新,服務共同發展;
2. 培育新業態新模式:要通過培育利於規範回收和迴圈利用的新業態和新模式,促進塑膠資源化、能源化回收利用,共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
3. 加大綠色產品供給:亞洲各國應攜手加快推動塑膠行業綠色化、低碳化發展,推動行業企業積極研發、生產和推廣可迴圈、易回收、可降解新技術新產品,有效增加社會綠色產品供給;
4. 強化污染治理協同:行業組織、國際組織等相關方面需要加強政策溝通、技術交流、專案合作,共同關注塑膠廢棄物污染治理,實現資源分享和優勢互補,推動行業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廖錦興》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