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簡介 |
- 集團於2015年3月進行重組,集團股東每股可換取一股長江和記實業(長和集團)股份,和記黃埔股東則 每股可換取0﹒684股長和集團股份。長江實業的上市地位於2015年3月18日被撤銷,長和集團(於 開曼群島註冊)則以介紹形式於同日在聯交所上市,股票代號仍為00001。長和集團將房地產業務轉移至 長江實業地產(長實地產),並以介紹形式於2015年6月3日(和記黃埔的上市地位亦於該日被撤銷)於 聯交所上市,股份代號為01113。集團則從事以下業務: (1)港口及相關業務: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私營貨櫃碼頭經營商之一,在27個國家共52個港口經營服務, 所持的貨櫃碼頭權益包括全球10個最繁忙港口中的6個; (2)零售:旗下零售業務屈臣氏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連鎖零售集團,在全球33個市場設有超 過一萬家零售店; (3)基建:主要投資分布在香港、英國、內地、澳洲、新西蘭及加拿大等地經營; (4)能源: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美國、內地、格陵蘭及印尼。赫斯基能源是在加拿大上市的綜合能源公司; (5)電訊:持有並營運香港主要的光纖寬頻與固網網絡,提供的電訊服務包括括4G長期演進技術(LTE )、3G多媒體流動電訊、第二代(2G)流動電訊和固網,並透過光纖與流動通訊網絡提供互聯網及 寬頻服務; (6)生物科技:從事生物科技產品之研究與開發、商品化、市場推廣及銷售,開發產品範疇包括人類健康及 環境生態; (7)可動資產擁有及租賃及其他證券投資。 |
業績表現2024 | 2023 | 2022 | 2021 |
- 2024年度,集團營業額增加2﹒1%至2813﹒51億元,股東應佔溢利則減少27﹒3%至 170﹒88億元。年內業務概況如下: (一)港口及相關服務:營業額(包括集團按比例所佔聯營公司與合資企業之相關數字;下同)增加 10﹒8%至452﹒82億元,EBITDA上升18﹒7%至161﹒72億元,EBIT增長 27﹒3%至118﹒73億元。年內,吞吐量增加6%至8750萬個二十呎標準貨櫃。於2024 年12月31日,集團經營共295個泊位; (二)零售:營業額增加3﹒7%至1901﹒93億元,EBITDA上升1%至163﹒95億元, EBIT增長1%至130﹒18億元。於2024年12月31日,集團在全球30個市場經營 16﹐951家店舖,增加3%; (三)基建:營業額增長1﹒1%至553﹒24億元,EBITDA上升1﹒4%至296﹒14億元, EBIT則下降2%至191﹒8億元。集團主要透過持長江基建(01038)75﹒67%權益進 行業務; (四)歐洲3集團:營業額增加1﹒8至817﹒1億元,EBITDA增長8﹒3%至231﹒22億元, EBIT上升50﹒1%至36﹒03億元。年內,集團於歐洲之活躍客戶總人數為4070萬名,較 去年同期增加1%; (五)和記電訊香港控股:營業額減少2﹒3%至47﹒82億元,EBITDA則增加3﹒8%至12﹒9 億元,EBIT上升44﹒8%至1﹒68億元,主要由於成本控制措施行之有效; (六)財務及投資與其他:營業額增加1﹒7%至975﹒12億元,EBITDA則減少30﹒6%至 162﹒9億元,EBIT下降52﹒7%至68﹒75億元; (七)於2024年12月31日,集團之綜合現金與可變現投資合共為1294﹒45億元,綜合銀行及其 他債務總額為2590﹒59億元,以及綜合債務淨額為1296﹒14億元。債務淨額對總資本淨額 比率為16﹒2%(2023年12月31日:16﹒1%)。 |
公司事件簿2025 | 2023 | 2022 | 2021 |
- 2025年3月,集團與BlackRock Inc﹒、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及Terminal Investment訂立原則性協議,向其出售和記港口集團全部 80%權益,包括該公司在Panama Ports Company(PPC)之90%權益,出售代價 為142﹒12億美元,預期集團錄得出售收益超過190億美元。該公司持有在23個國家擁有43個港口 並營運及發展共199個泊泣之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之權益,連同所有和記港口之管理資源、營運業務、貨櫃 碼頭系統、資訊科技及其他系統,以及其他涉及用於控制和營運有關港口之資產,而PPC擁有並經營位於巴 拿馬巴爾博亞及克里斯托瓦爾之港口。出售資產不包括任何和記港口信託股權,即該信託在香港、深圳和南中 國營運之港口,或任何在中國內地之港口。 |
股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