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9月30日 - 畢馬威最新發佈的《全球首席執行官展望》對全球1,300多名大型企業首席執行官進行調查,發現72%首席執行官對未來三年的世界經濟方向充滿信心, 惟低於2015年時首份報告的數據。9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希望在未來三年擴大招聘,為2020年以來的最高比例。中國的首席執行官中,持有相同觀點的比例達93%,高於2023年的70%。
72%的受訪者承認,為確保業務長期繁榮,他們感到比前一年更大的壓力,但仍對招聘持樂觀態度。首席執行官們認為阻礙業務增長的因素也發生了變化,供應鏈中斷和運營事項超越網絡安全,甚至超越去年的頭號阻礙,即地緣政治和政治不確定性,成為阻礙業務增長的最主要因素。22%的中國首席執行官把供應鏈風險視作未來三年企業業務增長的最大威脅,高於全球平均水平14%,因此在確保業務的長期增長上也感到了更大的壓力(80%)。
畢馬威國際主席兼首席執行官Bill Thomas表示:「過去十年出現了疫情、通脹飆升和人工智能崛起等劇變。面對壓力,首席執行官一致認定要投資未來,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具韌性、靈活度和創意。展望未來十年,首席執行官們需要大膽制定戰略,以適應急速變化的世界,並投資於適當的技術和人才,以實現計劃和可持續的長期增長。過去十年讓首席執行官們擔憂的問題,也反映了他們在推動企業增長、提升信心以及滿足所有利益相關者需求方面的作用。如今,企業高管更需要應對地緣政治、供應鏈中斷、網絡安全、通脹和技術急速變革等各種風險。」
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表示:「今年是畢馬威《全球首席執行官展望》發佈的第十年。分析十年的數據,我們發現,從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到通脹高企和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升級,首席執行官們所肩負的壓力日益沉重,對全球經濟的信心也開始出現動搖。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全球層面,供應鏈中斷和企業運營事項已成為未來三年會阻礙業務增長的最主要因素。在中國,有80%的首席執行官表示企業長久發展面臨更大壓力。但即使面臨諸多挑戰,首席執行官們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信心從未改變,展現出強大韌性。他們與時俱進,正積極布局創新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及時調整戰略,為企業發展開辟新的增長機遇。我們相信,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的企業管理者有能力帶領企業乘風破浪、行穩致遠,為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面對經濟不確定性(53%),爭相應用人工智能(50%)成為當今首席執行官們的首要任務,大多數企業高管強調對增加創新和技術投資(包括人工智能)的承諾,來將其作為發展的驅動力。事實上,大多數受訪者(64%)認為人工智能是他們在2024年的優先投資項目,不過他們認為這是一項中期投資,有63%的受訪者預計可能在三到五年內獲得投資回報。57%的中國首席執行官將人工智能列為2024年優先投資項目。
有證據表明,首席執行官將人才和能力視為實現生成式人工智能潛力的核心,今年實施人工智能的前三大好處是提高效率和生產力、提升員工技能為未來做好準備和提高組織創新能力。
儘管如此,首席執行官也明白急於應用新科技所帶來的風險。超過一半(61%)的首席執行官表示,在企業內部實施人工智能時,道德挑戰是最棘手的難題之一;而缺乏監管(50%)和技術能力不足(48%)也是令人擔憂的問題。
有超過四分之三(76%)的首席執行官認為人工智能不會從根本上影響企業內部的工作崗位數量,但只有38%的受訪者相信他們的員工已擁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適當技能。此外,58%的受訪者同意,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整合讓他們重新思考入門級崗位所需的技能。
畢馬威中國客戶與業務發展主管合夥人江立勤表示:「創新與科技是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對於加速企業轉型和促進未來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本次調查中,57%的中國企業家認為人工智能是其企業的投資重點;同時,30%的中國企業家表示,他們的員工已經能善用人工智能技術,助推工作提質增效。當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進入了『拔節生長』時期,企業應放眼長遠,擁抱人工智能時代,通過創新驅動來建立新的競爭力與生產力,牢牢把握新發展機遇。」
自2015年以來,隨著員工要求更平衡、更靈活的工作模式,個人價值觀與組織目標之間有更緊密的結合,首席執行官一直在應對工作模式的轉變。成功的企業高管把人才作為增長戰略的核心,發展與員工的社會契約,以吸引和留住多元化人才,支持增長和生產力。
今年的調查顯示,越來越多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員工很可能全面實現實地辦公。事實上,83%的受訪者預計未來三年員工將全面實現實地辦公,明顯高於2023年的64%。此外,8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可能會獎勵主動重返辦公室的員工,給予他們有利的工作分配、加薪或晉升機會。相較其他經濟體,中國首席執行官對員工實地辦公表現出更強的偏好,90%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未來三年員工將實現實地辦公,且加薪、升職機會更加向實地辦公員工傾斜。
儘管焦點仍集中在關於工作地點的辯論,但首席執行官們承認,與人才相關的其他事項也可能影響企業未來增長。其中近三分之一(3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擔心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特別是對員工退休後可替代技術工人不足存有擔憂。為應對人才短缺,80%的首席執行官同意,企業應投資於當地社區的技能發展和終身學習,以幫助確保未來人才供應。認同此觀點的中國首席執行官的比例也達到了78%。
過去十年,首席執行官們強調他們對ESG和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以助創造價值。2015年,首席執行官們在優先風險中將環境風險列為他們最不關心的風險。時至2024年,近四分之一(24%)的受訪者承認,未能達到ESG預期的主要不利影響是讓競爭對手搶佔先機,這方面的不利影響甚至領先於對自身任期的威脅(21%)和招聘挑戰(16%)。
此外,企業高管對ESG事項對企業信任和聲譽的影響越來越敏銳。四分之三(76%)的首席執行官表示,他們願意將有盈利但損害其聲譽的業務剝離出來,中國受訪者中,此佔比也超過半成(66%)。而68%的首席執行官表示,他們會對政治或社會爭議事件表態,即使董事會對他們這樣做表示憂慮。
逾半(66%)首席執行官承認,仍未準備好承受利益相關者及股東對ESG事務可能會有的審視和期望,暗示他們可能會採取行動緩解這種情況。為了應對利益相關者和外部日益加大的壓力,首席執行官們似乎在改變披露ESG行動的方式。在今年的全球調查中,69%的首席執行官表示,雖然他們在過去12個月裏保持氣候相關戰略不變,但他們調整了所用的語言和術語,以滿足利益相關者不斷變化的要求。
在2025年到來之際,越來越多企業即將發布環境目標,但有30%的受訪者表示,實現氣候相關目標的最大障礙是供應鏈脫碳的複雜性,而當前世界各地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影響全球主要貿易路線的活動使供應鏈脫碳難上加難。
最後,除了追蹤過去十年的趨勢外,2024年的調查還展示了代際之間的轉變。較年輕的企業高管(78%的40-49歲受訪者)表示,與較年長的企業高管(68%的60-69歲受訪者)相比,他們在確保企業長期繁榮方面感到更大壓力。然而,較年輕的企業高管在解決企業所面臨的關鍵問題時也表現出更強的信心。儘管與較年長的企業高管相比,年輕一輩對自身企業能夠同時解決所有ESG優先事項的信心略為遜色,但他們對自己經得起利益相關者審視ESG政策的能力更有信心,43%的40-49歲首席執行官表示有信心接受ESG方面的審視,而50歲至59歲、60歲至60歲的首席執行官中,此比例分別只有33%和30%。
Hashtag: #KPMG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關於畢馬威中國
畢馬威中國在三十一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超過14,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大連、東莞、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合肥、濟南、南京、南通、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太原、天津、武漢、無錫、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獨立的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性組織,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畢馬威國際」)的成員所以畢馬威為品牌開展業務營運,並提供專業服務。「畢馬威」可以指畢馬威全球性組織內的獨立成員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畢馬威成員所。
畢馬威成員所遍佈全球143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265,000名專業人員。各成員所均為各自獨立的法律主體,其對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畢馬威成員所獨立承擔自身義務與責任。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是一家英國私營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畢馬威國際及其關聯實體不提供任何客戶服務。
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準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以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
有關畢馬威結構的詳細信息,請瀏覽home.kpmg/governance.
source: 畢馬威中國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