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醞釀籌謀垃圾徵費廿載,昨天敲定無限期擱置。政策近月試點實行計劃時屢遇挑戰,各界確有共識8月1日難以全面推展,但政府如今以順應民意之名,花1年檢討政策,並加強回收和教育,更大問題是實際目標未盡釐清。堆填區滿溢在即,一旦源頭減廢氛圍減退,當局還須及早解答,加碼焚化是否已無可避免。
設施足回收增 配合意願存憂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於立法會援引6大理由,包括市民大有保留、社區回收文化不足、公眾錯覺政府旨在增加收入等,宣布不再如期8月實行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議員普遍認同實事求是、從善如流,還關注物管公司能否撤銷預增收費。
當數個月前計劃看似如箭在弦時,坊間曾經前所未有地熱論如何清理家居積存舊物,減少日常廢物廚餘,以求減省生活成本,但與此同時,前線清潔工作量百上加斤,院舍無從減用尿片等更超想像的問題也陸續湧現,令政策風評急轉直下。
觀乎成功對垃圾徵費的地區,回收設施、減廢政策必然相輔相承,惟歷屆特區政府均未做好前期配套,現屆環境局也無法加碼挽救。市民也好,商戶也好,在當前艱難多變經濟環境下,無法輕鬆簡單處理廚餘、可再造物資來緩減徵費,自然心生不滿。
不過,就算特區當局認定暫緩徵費是「唯一決定」,仍須挑明檢討方向和實際目標,才可防範明年中向議會報告時,又再原地踏步。
前兩個月計劃先行先試期間,前線人員要特別費勁「執手尾」分揀垃圾,癥結之一是大眾有意儲起指定袋到正式收費時才用。今後半年再免費派袋如出一轍,只怕減廢或教育效用也會因而受限。
據環境局局長謝展寰所述,廚餘回收量過去1年間升了近5倍,未來一年計劃將屋邨屋苑廚餘設備再倍增至2,200個,另設200個流動和垃圾站回收點,誠屬好事,但當局方也該有研判,各式回收配套是否足以覆蓋全城住宅和工商物業所需;倘若不夠,非政府力量又能否補足。
堆填區快飽和 擴建焚化兩難
當現屆政府簡單如垃圾徵費是否已「壽終正寢」都沒法明確否認,亦未講清再去馬的客觀條件,大眾不免連帶對原本最快明年推出的塑膠飲料容器等生產者責任計劃心生疑問,個人配合回收減廢的意願,也惟恐驟然下降。
當局一直預警新界西和東北兩個堆填區2026年就會飽和,藉垃圾徵費減廢的大計頓現變數後,要避免垃圾圍城,社會就不得不討論,應加速利用珍貴土地來擴建堆填區,還是重新押注焚化。
據環保署所述,德國利用當代焚化技術後,即使垃圾量在30年間倍升,致癌二噁英釋出量亦僅得原初千分一。長洲對開的石鼓洲、屯門曾咀未來幾年將再有焚化設施投產,大灣區內亦規劃了不少垃圾發電站,本港要按計劃最遲2035年停用堆填區,必須權衡是否值得背負額外經濟、環境和政治成本,自行或委託鄰市燒掉更多廢物。
新加坡現時焚燒約9成固體廢物,有本港議員對當地有餘力從堆填區挖舊廢物處理,頗為稱頌,但環保團體批評,當地不僅節能減廢上舉步維艱,亦造成額外碳排放,灰燼和不可燃垃圾也煩擾。
垃圾徵費是全港歷經20年才能看齊區內大城市的重要舉措,要真正做到移風易俗、民眾自動配合,無疑仍要下更多工夫,但當局今天以民意驟然煞停計劃,卻不釐清前路,其他富爭議政策會否再因應民意傾向而擱置,正是不是少市民心中的疑問!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