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2013
投行裏的 「三十寶寶」
如筆者曾撰文,美國聯儲局經過本周議息會議後,正式啟動小幅度退市計劃,下月起將每月850億美元進度購買較長期國債及按揭抵押證券規模各削減50億美元,合共減少100億美元至750億美元。聯邦儲備局的聲明也表示近期經濟活動進一步溫和增長,勞動市場輕微改善,失業率雖高,但呈改善。
預計美國明年經濟增長及失業率將持續改善,不過估計2015年美國才會開始加息。環球股市看似不單止沒有調整,反而上升。在這樣的經濟大環境下,對在金融職場中工作的青年人又何啓示?
在香港市場,有一個群族被稱為「三十寶寶」或「四十娃娃」,這群人數正急速膨脹。當今社會百物騰貴,生活逼人,不少年輕人畢業後,缺乏謀生能力,工作收入不高,連自己也養不起。到了年過三十、甚至是四十歲之後,依舊需要依靠父母,與父母同住,接受父母的照顧和資助,同時保持單身,無兒無女,甚至是配偶也沒有,仿如「孩童」一般,因此被稱為「三十寶寶」或「四十娃娃」。 由於生活上無法獨立,永遠像孩童般依賴父母,缺乏消費能力,這一群族在市場上差不多完全被忽略。環球經濟若復甦,能否改善社會環境?實在有待觀察。
與此同時,卻有另外一個三十到四十來歲的群族,同樣是單身無兒無女,與上述社會現象呈現強烈對比,但竟然成爲消費市場的焦點,也是不少商家盯住的目標。這一群族究竟來自何方?
答案就是投行,國外投行圈工作的男女有一個特徵,就是晚婚晚育,甚至是不婚不育。由於少了家庭壓力,消費力特強,銳變成為一群獨特的消費群,追求精品文化,成為消費市場中最重要的客戶群之一。隨著全國城鎮化步伐加速,市場金融化同步向前,社會結構也將會急速改變,類似的群族也有可能在全國冒起。
說回金融圈中這一群族,今年頭半年新股市場氣氛低迷,不過,在第三季度後,新股市場扭轉乾坤,一浪接一浪的新股潮湧至,雖然與前幾年的太平盛世相差甚遠,但氣氛明顯改善。信達在港上周上市後,表現特出,光銀也順利在港上市,一切也加深了市場的信心。
在投行裏的工作,任何時刻也要準備好,不可鬆懈,除了拼搏之外,閒置時間其實不多。工作繁忙已成定局,但在繁忙的背後卻衍生出一種不健康的現象。由於日夜顛倒,不少行業中的朋友選擇晚婚晚育,甚至是不婚不育。的確,如上述所言,由於沒家庭負擔,賺錢與消費能力也較高,商家們一直在盯著這特殊消費群。
隨著國情的急速變化,內地房地產價格飛升,要在城市建立小家庭,成本一點也不低。在香港建立小家庭,費用更高。若以上特殊投行生活模式往內地城市伸延,消費模式也會慢慢改變,這也是商家們必須留意的趨勢。
在海外金融市場,在功利主義推動下,人們特別拼搏,原則上他們希望爭取財富,並非追求晚婚晚育或不婚不育,目前的現象只是工作上的副產品。在不少人眼中,上述情況可能就是成功的代價了。世界並不完美,有得就有失。筆者認為,將青春貢獻予工作,犧牲所有,能否換來無盡的消費力也是一個疑問。因為這一特殊群族的消費力也不可能是永遠的,人到中年後,我們能否還像個年輕小夥子般拼搏?身體隨時會向你發出警告信號,叫你停下來,因此群族的特高消費力是不可能延續太久的。
2014年環球經濟處於復甦的軌道上,若明年的金融市場能全面復甦,眾人定必再次把握發展機遇,爭取在經濟復甦的趨勢中增長。屆時,工作機會也會再次增加,這也代表了大家的工作未來也會愈來愈繁忙,投行裏工作的男與女更加不可以休息了。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看來更難以避免,在未來,這群消費市場的新力軍,能否將內需市場撐起來?更深層次去看,伴隨著城市化的步伐在內地伸延後,市場加速金融化,新的社會階層冒起,會否出現這社會現象?消費市場的結構會否因此而改變,絕對值得我們去關注。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