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2012
惡性循環
進入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持續走低。儘管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維持穩定的貨幣政策是適當的,但是,試圖通過印鈔票刺激經濟復甦則很危險。通脹仍然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像2009年那樣強行增加信貸可能會引發通脹危機。
為了催生新一輪經濟增長週期,中國務必在需求上實現家庭部門和政府部門的再平衡,同時在供給上提高投資效率。前者要求政府控制支出,後者則需要完善資金配置,並給予私有企業更多的發展空間。
滯脹難遏
4月內需明顯疲軟,短期內恐怕無法改善。中國仍然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區,可能會令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債務融資更加困難,令歐洲的需求更加疲軟。美國經濟增長率依舊為2%左右,在未來兩到三個季度內不大可能得到改善。由於通脹壓力、財政緊縮以及出口減少,所有新經濟體都低迷不振。幸運的是中國的出口還在增長。
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仍然進展緩慢,遠未達到預期目標。價格調整不被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所接受。他們把住房壓在手裏不出售,指望市場能夠恢復原狀。他們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因為銀行沒有取消開發商贖回抵押的權利。
迄今為止,大宗商品價格適度下降。如果銀行信貸顯著放鬆,那麼投機者很可能再度用借來的錢囤積大宗商品,這樣便讓擺脫經濟衰退的道路更加漫長。
4月的經濟資料顯示,經濟放緩愈加嚴重,我估計未來幾個月仍將維持這種趨勢。只要中國的銀行業願意出於政治原因對某些專案貸款展期,那麼經濟調整就將是緩慢的。
雖然中國經濟可能會在今年觸底,但卻很難看出有甚麼辦法能夠讓它輕易反彈。過去中國曾經以投資拉動內需,使經濟軟著陸。然而現在這種做法不再有效。
地方政府的槓桿率已經太高了,以至於身陷債務困境。它們僅僅依靠銀行的貸款展期來清償債務。絕大多數國有企業也深陷債務困境。以投資拉動經濟的方式每每導致債務積累,使債務變成一種投資需求。如今似乎是債務刺激了經濟增長。
未來幾年全球經濟很可能將持續疲軟。在過去十年中,西方國家的消費一直靠債務支持。不管需要通過何種方式來解決當前的危機,西方國家以債務支援消費的模式都將終結。因此,中國的出口低迷不只是一個週期的問題,可能會持續多年。
官方資料顯示,雖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略有降低,但通脹仍然是一個嚴重問題。能源價格的降低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緩解通脹。但是,租金和食品價格一直在快速攀升。
中國的現金儲備在過去十年中迅速增長,由此引發通貨膨脹。流通貨幣的增長率,大大超出了實體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因此,通脹趨勢難以遏制。這就是中國經濟一直通脹不止的原因。如果再用印鈔票的方式刺激經濟增長,那麼,很可能產生類似1992年到1993年間的通脹危機。
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0.5個百分點,這一幅度是合理的。2011年,中國新增外匯儲備3848億美元,是五年來的最低值,這是由於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有效阻斷了資金流入。最近的證據顯示,外匯儲備增長乏力,在可預期的未來,這種狀態很有可能維持不變。因此,下調存款儲備金率對於維持穩定的貨幣增長是一個明智的抉擇。
中國現有的通脹壓力不會很快消失,貨幣政策無法遏制通脹,未來幾年可能會持續滯脹。
減稅當行
2012年的預算支出增加了14%。這需要家庭部門和私有企業埋單,從而加重了其負擔。同時,通脹和經濟放緩也使其承受了巨大壓力。
世界銀行最近發佈的研究顯示,中國勞動力的稅負高於美國。此外,做生意還要繳納很多「費」。當經濟快速增長時,這些負擔尚可承受。但是,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這些負擔就會迫使生意關張,導致惡性循環。
中國的家庭部門現在正承受著低收入、高房價和通脹之苦,導致社會矛盾日益激化。主要原因在於政府支出不斷增長。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如果政府不能削減支出以減少家庭部門的壓力,社會將會更加不穩定,經濟也將走向惡性循環。
我曾經呼籲,減稅1萬億元人民幣,政府似乎也顯示出了某些減稅的意願。但是,減稅必須切實有效,而不應當僅僅為了宣傳做做樣子。減稅1萬億元並不要求政府完全減少開支,只是減少阻礙經濟增長的那部分開支,對於政府來說,這遠遠談不上犧牲。
政府支出普遍低效,其乘數效應也很低。如果將1萬億元人民幣用於私有企業做生意和家庭部門消費,將具有顯著的乘數效應,對經濟的淨刺激效果可以是百分之百。 換言之,用1萬億元人民幣來刺激經濟,足以維持經濟穩定。
據調查,去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42%,位列全球之末。由於居民收入低,家庭部門消費在中國經濟中所佔的份額也低。政府支出的大幅增加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通過各種高稅費和高地價,政府在中國經濟中所佔的份額驟增。另一方面,中國的房價即便不是世界最高的,也是名列前茅。以國際標準衡量,中國消費品的價格也很高,跟居民收入相比就更高了。高稅費和政府壟斷造就了消費品的高價格。
在低收入和高價格的雙重擠壓下,居民消費自然低迷不振。
國際上很多專家推測中國的低消費是由於中國老百姓有喜歡存錢的傳統,這是不正確的。
中國居民存款率接近日本在同一發展時期的比例。而且,由於購置房產被計入家庭部門的儲蓄,所以高房價也誇大了家庭部門的存款率。購置房產的支出大部分通過地價和稅負進入了政府的錢袋,因此,政府的政策在相當程度上就決定了居民存款率。
中國投資和消費的不平衡主要歸咎於政府和國有企業以投資拉動經濟的模式。如果政府不改變定位,需求方面的再平衡註定會失敗。因為任何一項促進消費的政策總是可以被另外一項加強財政收入的政策所抵消。需求方面的再平衡最終依賴於政治體制改革。中國必須建立一個透明的體系以監控政府收支。除非政府轉型,否則經濟無法走出困境。
不可浪費
在供給方面,中國現在非從數量擴張向提升產業價值轉變不可。由於貨幣供應量快速增長,中國已經經歷了一個資金成本極度廉價的十年。廉價的資金導致了消費品製造業在數量上的大規模擴張,因此,極大地壓縮了利潤。
當前很多企業試圖通過貸款來為數量擴張融資,使自身得以倖存,但其實只是苟延殘喘而已。理所當然,量的擴張又使得企業運營環境更加惡化。
中國企業現在正深陷這種惡性循環之中。因此,儘管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卻罕有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跨國公司已經學會了如何利用中國的發展模式來為自己牟利。他們從中國購買諸如初級化學製劑這樣的商品,通過專利技術增加其價值,再以高價重新賣給中國。中國不合理的資金配置,最終變成了對跨國公司的補貼。跨國公司之所以能夠從疲軟的全球經濟中獲得巨大利潤,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可以鑽中國的空子。
中國國有企業的利潤率不足全球平均水準的一半;而據我瞭解,其投資成本比私有企業高20%到30%。
中國的通脹問題實質上是經濟體系低效和漏洞的貨幣表現。除非低效問題有所緩解,否則通脹不會消失。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名義GDP上漲了4倍。我相信其中幾乎一半來源於通脹。通脹無法控制,威脅到了宏觀經濟的穩定。由於中國出口的成功所引發的貨幣升值壓力,成為貨幣擴張的後盾,同時又沒有導致匯率降低。但是,鑒於出口前景惡化,無法控制的貨幣擴張諒必會導致貨幣貶值。
控制政府支出和國有企業的投資,是提升中國的投資效率的關鍵。這也將給私有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由於中國的政府支出只有很少一部分用於家庭部門,政府支出在GDP中所佔的份額完全可以降下來。我認為,政府總體支出,包括通過地方政府資助交通工具的淨貸款,不應該超過GDP的17%。而2012年的中國政府支出預期很可能達到23%。這還不包括在地方政府支出中的債務成分。
中國國有企業的銷售額約佔GDP的三分之二。如此龐大的規模嚴重扭曲了經濟運行。絕大多數私有企業不得不與政府或國有企業合作,這類交易破壞了市場體系,引發了大範圍的腐敗行為。如果腐敗問題得不到解決,中國企業將無法致力於發展技術、品牌和競爭力,而這些是在全球競爭中勝出的必要條件。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財新網》。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