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2/2019
拓快速檢測保健康
香港中大醫學院最近研發了一套微型機械人系統,最快可於15分鐘內,準確檢測出導致腸道感染的「難辨梭菌」所釋出的毒素,以提升診斷及治療的效率。香港很需要這類既準確快捷,成本又低的檢測方法之外,在預防疾病方面,一些非醫療的政策及法例,亦須及時推出,以保障市民健康。
近年醫院內由「難辨梭菌」導致腸道感染的個案趨增,過去檢測「梭菌」需時1至3天,難免會拖慢了診治的進度,而中大這套以靈芝孢子為基礎的微型機人系統則可於15分鐘內準確檢測出「梭菌」,這對分秒必爭的臨床診治來說,影響將立竿見影。我們樂見本地醫學界在醫療科技上又一突破,更期望香港有更多類似的快速測試,以消弭公共衞生危機於無形。
今時香港已可為流感、登革熱、愛滋病等進行快速測試,而同樣由中大成功研發的血液測試技術,則可透過血液基因排序,快速找出體內癌症腫瘤所在。這些技術,無論對治病或跟進其他醫療程序,都十分重要。如像「梭菌」檢測技術般,不斷有新技術都適用於其他生物分析領域,例如食品、化學品及其他細菌檢測等,無疑會有利於食物安全及公共衞生,而政府必須重視這類在生化、醫學及科技上的突破。
不過,被投資界視為「準獨角獸」的「水中銀」,其技術卻不獲政府帶頭重視—即使創科署撥款邀請其他政府部門試用「水中銀」的技術,也無人問津。其實,「水中銀」至今已透過其生物毒性測試技術,檢測過牛奶、天然礦泉水、朱古力,乃至化粧品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飲品、食物及日用品,但似乎卻失意於本地檢測市場,而要轉戰內地,北上另尋再展拳腳的機會。
兩個多月前,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曾被審計署批評公布食物事故及抽驗方法不理想,若那是因技術不善,就應採用一些嶄新而有效的方法,而要讓市民食得安心,更要盡快取得結果,並及早公布;到市面上有問題的食品售罄、吃清,才提醒市民要警惕,是賊過興兵,浪費資源。
去年高達6,500萬人次訪港,為港帶來傳染病的機會也相應提高,傳染病任何及時或實時的測試和措施,都將有效降低傳染病從外地傳入本港的潛在危機。
醫療檢測愈快愈好,推出其他非醫療措施,例如修例禁售一些危害市民健康的物品,同樣愈快愈好,故我們希望,預料最快於今天刊憲的《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可以盡快實施,禁售電子煙及相關產品。只要有效的預防及治療雙管齊下,公眾健康才會有更穩妥的保障。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