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2013
誰來為養老負責?
打工仔朝九晚五,每日每夜營營役役,在清晨擁擠的地鐵上昏昏欲睡,在夜晚自家的沙發裏癱作一團,能夠在房子、車子、孩子之外,提早儲定一筆退休金,已是很不容易,而「提早退休」則是內心中遙遠不可企及的夢想。若是有人能夠做到四十歲便可享受生活,不再為一張口奔波,肯定羨煞旁人。
可以儲到一筆可觀資產後半生無憂的,實在少之又少,大部分人不想退休、不能退休、也不敢退休。香港法定的退休年齡是65歲,但服務行業的從業者,不少都是超過65歲的長者——屋苑的保安、餐廳的侍應、摣巴士的大叔、還有街上彎著背推著滿滿一車紙皮的阿婆——若退休後可以衣食無憂,安享晚年而不必勞作,也可算是一個幸福的老人家了。
自古以來,中國人最怕老無所依,故有養兒防老一說。可是在內地,「421」模式是主流,即 是夫妻兩個人,上有四個老人要照顧,下有一個孩子要撫養,夾在中間的夫妻壓力著實不小。從這個家庭模式也能預計到,再過二十年,內地社會將進入老年社會,人口年齡結構也會面臨轉型,如何不給子女太多負擔,自己又能享受到質素較高的退休生活,成為很多人關心的大問題。據說,2020年中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 口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紐約時報更撰文指出再過20年中國內地的養老金缺口將累計至10.9萬億美元。
與香港65歲退休年齡稍有不同,內地女性法定退休年齡為55歲,男性為60歲,退休即可領取社會養老金。此政策實行多年,但近日清華一位教授拋出建議,將退休年齡提早至50歲,而領取養老金年齡延後至65歲,以緩解社會老年化所帶來的養老金壓力。但50歲退休,65歲才有養老金拿,那中間空缺的15年, 何去何從?
按照這位「專家」所建議的「以老養老」,50歲從工作崗位退下來,男的可以去養老院當園丁,女的可以去給老年人洗衣服,核心思想是讓五六十歲的照顧七八十歲的,聽上去或許並無道理,但仔細想想荒謬至極。首先,50歲退休是政府規定的,既然由此規定讓人家退休了,社會就要承擔支付養老金的責任,不能單純因為養老金有壓力就要求民眾繼續工作;其次,如果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本身就需要照顧,還要求他們繼續工作,就完全不合邏輯;而如果這些老人不需要照顧,可繼續工作,那為甚麼不直接將退休年齡延後到65歲?可見,「以老養老」根本就是語言偽術,此「建議」的核心思想,無非是讓50歲後的人繼續工作又不給國家添亂而已。
還有人提出「以房養老」概念,其實香港也有類似計劃,稱為安老按揭或逆按揭,即老人可以將自己名下的物業反轉抵押給銀行或金融機構,每月可獲得支付一定金額的年金,並可一直居住於物業內直至去世,其後銀行可以獲得房屋所有權。但這也僅僅處於考慮階段,因為與香港的永久業權不同,內地房屋產權只有70年, 過了70年產權,如何抵押房產?更何況父母不少都希望給孩子留下房產作為遺產,如果銀行在老人過身後收走房產,那對傳統觀念將是極大的顛覆,有多少人能接受,實在是未知。
三十年普及計劃生育的時候,內地政府曾經對「養兒防老,多子多福」觀念深重的中國人宣傳「只生一個 好,政府幫養老」,現如今這批當年響應號召,只生了一個孩子的父母進入老年階段,政府卻又直接或間接地拋出「養老靠自己,不能靠政府」的觀點,「專家們」也提出「以老養老」、「以房養老」的「新觀點」混淆視聽,讓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如果可以「以老養老」、「以房養老」,那還要交三十幾年的養老金做甚麼?!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