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2011
中環裁員潮鬼祟殺至
臨近年底,市場的氣氛依然是飄忽,情緒高高低低難以琢磨。這種氣氛對投資銀行的業務也做成一定的衝擊,項目推不出來,成績固然會受到影響。第一批「受害」的是投資銀行,第二批受害的當然就會是在金融機構工作的人了,也可以說此時此刻已經成爲「中環人」頻接大信封被裁的火爆時刻。
接大信封前一般是沒有任何徵兆的,一般是鬼祟殺至,老闆們固然不會願意做「黑臉」。一般是發生在早上或下班前,人事部突然打電話給人員,說有東西彼此要面對面商談,在人員沒有準備的情況下,IT部門的同事就會趁機截停員工的電腦網絡。當人員中伏「驚聞噩耗」後,再次回到自己的座位,想儲存一些資料或打電話時,一切已經太遲,座位已經變成「孤島」,與外界斷絕聯繫。
除了一些比較公開的裁員動作之外,不少外資金融機構也開始低調行動,一天裁員一、兩個,一個月就可以裁近半百人員。筆者認識不少金融圈的朋友昨天還是笑面談天説地,今天已經人間蒸發。人被裁後,心情固然沒法立即平復,也不希望馬上見人,這是大家也理解的。
為求生存,投資銀行都在評估究竟哪個時刻才是融資的最佳時刻,談何容易?新股融資市場一般是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若市場過於飄忽,實在難以成事。二級市場就較容易,一個好消息殺至,情緒高漲的一刻,投資者就願意承接了。
說起把握這種時機,最聰明的不是投資銀行,最聰明的是策略股東,特別是那些帶有美資背景的,因爲他們掌握了不少信息優勢,其它資本難以匹敵。
無論是過往或現在,在籌備上市的過程中,準備申請上市的公司也喜歡引進策略股東,策略股東能對上市公司帶來多少策略性?這很難一概而論,但是說到彼此「緣盡」之時,策略股東就一定要講求「策略」了。
上周三,內地通脹形勢明顯好轉,高盛馬上減持工商銀行。周末期間,傳出內銀新增貸款有所增加,市場氣氛再次好轉,美國銀行也馬上行動,大幅度減持建行,現在的持股只剩1%,真的可謂「功成身退」。
一切的好消息都被美資策略性股東利用了,內銀紛紛被減持,或多或少也會影響資本市場的信心。究竟是市場見頂?還是策略機構缺乏資金?又或是「得物無所用」?
踏入11月中,我們也需要再次面對美國國內削減赤字的談判,另外也需要再次留意歐洲債務危機會否蔓延到法國和西班牙?目前市場上的好消息均來自內地,不過能否撐起整個市場,尚待觀察。至於能否扭轉裁員潮?這更是一個未知之數。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