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7
亮麗數據的背後藏暗湧
近期內地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出台,經濟增長略勝預期,但是其他數據則略為不一,而內銀涉及的信貸和流動性問題亦再次觸動投資者的神經,當中蘿蔔章事件更是震動整個金融界。
上周內地公布了通脹價格數據,由供給側改革拉動的價格上揚的力度看似減弱,內地企業把握時機擴充生產,導致工業品產量創出新高,壓抑了價格的改善。金融市場的去槓桿亦導致需求回落,供需平衡開始逆轉。由上述角度出發,內地2017年全年通脹預期呈現減弱的趨勢。
供應及需求趨勢的改變,亦令到投資市場關注整體宏觀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東北、山東等區域企業風險升溫,而第二季度內地整體流動性仍然偏緊,但中央政策並無放鬆跡象,或無法解決企業資金缺口的問題。從環球布局出發,美國雖然不將中國列入成為匯率操控國,但是美國加息速度影響內地利率債市場,不可不防。
目前,內地部分產能過剩行業,依然面對高信用風險的問題。部分大企業通過去產能政策,信用風險得到紓緩,但小企業的信用風險則有可能持續加劇。當中,輝山乳業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其實內地若干發行債券的企業在已經無法支付本金,出現商業實質性違約情況。另有不少區域性企業爆出因資金鏈斷裂,大量銀行貸款到期無法償還,恐慌伸延,導致內地多家企業發行的財務工具亦遭遇非理性拋售。
筆者估計第二季度內地若干領域的信用風險會上升,當中東北、山東、雲貴、內蒙及廣西等區域企業風險較大,特別是一些槓桿過高的中下游民企,企業之間的金融業務服務商亦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此外,筆者認為主力去產能的產業,如煤炭、鋼鐵、化工和建築業風險亦甚高。
那麽,為何風險在4月份開始突然飈升,主要原因是自4月開始,信用評級機構開始調整內地債市的評級。在早前,標普更首次下調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信用評級。筆者與不少投行同業進行過討論,大家均認為評級機構及投行有可能陸續下調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信用評級。在這背景下,信用及流動性問題或將在第二季度持續困擾內地部分經濟領域。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