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2014
40、50歲的工作目標
日前筆者應彭博電視邀請接受專訪,討論人民銀行周行長對匯率利率市場化的觀點,在前往電視台的路上,派發免費報刊的工作人員向筆者主動伸手,筆者勉爲其難,接過一份免費報,當時忙沒有翻閲内容。專訪後的空擋時間,筆者無意中讀到一篇文章,留意到文中提到筆者以往的一些論點。
文章提到某年「三月三日,大陸人民大學榮譽教授溫天納發表《踏入投資銀行的第一步》,教求職者說:『不可以讓人覺得你完全沒有野心。』」。一時之間,勾起筆者對該篇差點遺忘掉的舊文章之一些回憶。
撰寫該篇文章的時候是很多年前了,當時新的一年即將來臨,的確是合適的時刻去檢討過去和展望將來。既然要檢討自己,那麼就要明確瞭解自己曾定過甚麼目標?
現在筆者身邊的友人去定立目標,肯定就是訴説友人40歲、50歲的目標了。到了這個年紀,有朋友還在往上衝,也有不少已經籌備退休。說真的,社會人口老化,當今40、50歲年紀在職場上,需要直接與20、30歲的競爭,戰況慘烈。對比而言,老一輩的工作經驗自有優勢,但是人工成本卻是人家的數倍,而工作幹勁也可能稍爲欠奉,因此在部分企業老闆的心裏,可能已經覺得20、30歲的更具可塑性。
在金融圈裏工作的朋友們,你們還記得嗎?在踏入社會前,人們總要經歷殘酷的面試,當時面試官流行問一句話:「你30歲想做甚麼?」
筆者在90年代初開始工作,當時作為一個20來歲的年輕小夥子,對未來投資銀行工作的前景是充滿幻想和期望的。現在回頭一看,筆者的30歲早已飛逝,老實說,自己也不敢說是否已經達標。
說來話長,當時進入投資銀行工作前,正如現在不少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般,在中環眾多的金融機構中尋找機會。老實說,企業在選擇你的時候,你也在選擇企業,理論上這關係是平等的。
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筆者也參加過不少外資投資銀行的面試,在每個面試的過程裏,難免要接受投行前輩們的「盤問」。這些前輩們,有些是和睦可親的,有些是略帶「攻擊性」的,更極端的是,還有一些前輩的言辭更是帶有侮辱性的。
在面試過程當中,無論遇到甚麼問題,你都需要保持冷靜,保持笑容,處變不驚,從容面對,這樣你就成功一半了!現在,回頭一看,當年絕大部分主持面試的前輩們早已成為筆者的好友,換句話說,面試也可以是一個結交業界朋友的好機會。
不過,如何拿到夢想的工作?很多時候就是要看你是否能回答和處理好他們每一個問題,一語道破問題之癥結所在。針對眾多的問題,其中有一個面試問題特別有意思,就是「你30歲前想做甚麼?」
大家要知道一個最基本的行業特徵,就是加入投資銀行界的朋友,無論你是有多麼大的抱負,你加入金融業的原因,多多少少會涉及「潛在的巨額金錢回報」和「虛榮風光的表面」。因此,在你回答「你30歲前想做甚麼?」這個問題的時候,必須突顯你對這個行業深入的認知,平衡各種因素,自然地回答,讓大家覺得你是一個具備抱負、具備恰當貪念、但又具備原則操守的年輕人。你不可回答得讓人覺得你過分有野心,但也不可以讓人覺得你完全沒有野心!
一個過分具備野心的人容易走歪路,誤入歧途。一個沒有野心的人容易懶散,茍且偷安。這絕對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為了打拼得更有效率,更需要瞭解自己過去的目標,現在工作的概況和未來發展的展望。對於年輕人而言,工作目標還是需要大家認真看待。
http://www.etnet.com.hk/mobile/tc/columns_article.php?id=15005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