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4/07/2014

美國有「新常態」嗎?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陶冬

    陶冬

    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他對亞洲地區的經濟極有研究,尤其對中國經濟的見解更爲深入。陶博士曾就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4年中國宏觀調控等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預警。陶博士過去於多家國際及知名的金融機構出任亞洲區經濟研究部及中國研究部主管,工作地點遍及中國、美國及日本,自1994年起獲派駐於香港任職。


    陶冬天下

    每周更新

  今年上半年,在各大資產種類中,最賺錢的是美國國債。年初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認為聯儲退出QE在即,國債利率看升。結果卻是第一季度經濟數據遠遠差過預期,聯儲急忙為加息預期降溫,10年期國債利率由接近3.2%回落至2.5%左右。不動腦筋買國債的回報,要高過絞盡腦汁買股票、商品、美元或黃金的回報,採用沽空策略的回報更差。美國長期利率出現反高潮現象,也帶出了對利率走勢的新解讀。市場上有一派觀點認為,美國經濟的增長和通脹前景出現結構性變化,由此造成利率均衡水平的下移,這派人士認為聯儲的政策利率會出現一個新常態。債券大王PMICO的格羅斯儘管錯過了這輪債券牛市,近來卻成為「新常態」的積極擁護者,認為實際利率水平應該從過去的2%,下降到0%。按照這個邏輯,目前國債利率水平已經達到均衡點,市場大可不必為今後聯儲加息擔心。

 

  的確美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有一段日子可能停留在2-3%區間,而不是危機前的3-4%區間。的確目前通脹水平屬於溫和狀態,給了貨幣當局緩慢退出QE的藉口。的確現在金融市場流動性氾濫,市場總有不怕死的錢無視風險。但是不要輕言「新常態」。過去數十年中所謂的新常態(包括格林斯潘最後一任時的黃金歲月)最終均被歷史證明是無稽之談,只是在良好願望和滾滾熱錢下製造出的泡沫。

 

  中期經濟發展,由三個P所決定,即是population(人口)、participation(就業參與率)和productivity(生產率)。人口變化,一清二楚,無需多解釋。生產效率,在經濟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但是卻沒有一個合理、清晰的測量方法來量化它。筆者認為由互聯網興起所帶來的生產力提高,最好時間已經過去,現在比較熱的社會媒體對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意義頗大,但是在提高生產力上無法與當年的通訊革命、生產外包相媲美。

 

  最讓經濟學家難以把握的是就業參與率。美國失業率的下降,遠遠快過新就業機會的產生。失業率下降的最大推力,不是來自經濟復甦,而是來自部分勞工退出就業市場。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如果經濟形勢持續改善,這批自願退出的勞工會重新選擇就業,不僅放慢失業率的改善,也放慢工資上漲的步伐。然而事實上,這場金融危機使戰後嬰兒潮出生的大量工人一次過地提前出局,這批人在經濟復甦後能否重新就業是值得懷疑的。如果嬰兒潮工人因為技能或人生原因,無法重新參與就業,美國勞工市場的供應狀況可能比想像的要緊張。一旦年輕的失業人眾被經濟復甦所吸納,低端工資上漲或許已經不遠了。

 

  眾所周知,美國CPI的最大推力來自工資和收入上漲。萬一通貨膨脹升溫,聯儲便失去「一慢、二看、三通過」的屏障,加息速度未必如樂觀人士想像的那麼溫和。耶倫在國會聽證時強調了兩點:1)就業復甦最近來得比想像的快,2)經濟增長前景的風險是雙向的。市場將兩者合在一起,認為那是耶倫的鴿派表述。其實耶倫在講一個兩難處境,如果勞工市場出現過熱,哪怕經濟前景不明朗,QE退出也必須前行。

 

  對勞工市場的復甦熱度目前還要觀察,通貨膨脹大幅升溫尚言之過早,不過筆者對「新常態」持懷疑態度。「新常態」論令市場對利率上漲的風險產生錯覺,這是VIX處在超低位、波幅甚低的原因,也恰恰是風險所在。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