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2/2013
市場試圖告訴我們甚麼
對於A股,2013年又是失望的一年,失去的一年。一年下來,上證指數根本沒有作為,再次奔向世界排名倒數三位。資本市場又令人失望,除了向集資和IPO貢獻,小股民一無所得。無論是中國的增長、消費,還是就業、匯率,在世界比較中都算得上硬朗、出眾,惟有股市如同扶不起的阿斗一樣,政策利好也像雷陣雨似的轉眼就不見了。
其實,中國的股市在2013年表現差異極大。權重股在經濟停滯、壞賬風險的陰影下乏善可陳,但是有些行業、概念則異軍突起,勢頭強勁。從電子商務到醫療保健,從文化傳媒到手機遊戲,各有精彩。中小板指數本身曾經翻了一倍,可以想像好的公司的股價升了多少。
市場試圖在告訴我們甚麼!
中國經濟在轉型中,舊的增長模式已經變得難以為繼了,新的增長模式尚未形成,但是萌芽開始露頭。銀行、房地產、基建曾是舊的增長模式中的絕對主力,也是幾年前牛市中的佼佼者,但是如今他們的盈利高增長期已過,政策性風險高漲,信用風險更令投資者止步。
相對於權重股,中小板塊卻是一片春意。經濟轉型中,一批行業脫穎而出,一批產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帶出新的盈利增長點,新的投資故事。這些公司多數不大,盈利模式也顯單薄,但是他們在行業內卻又自身的競爭優勢,而行業本身更處結構性上升期。比起銀行、地產的龍頭老大,資金顯然更青睞這些上升行業中的新星(當然不排除有過度追捧的地方)。
拿出上證指數中的成份股,和十年前的成分組合相比,不難發現當時的指數組合中沒有銀行,房地產佔比也不大。股市指數成分的變化,折射著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那是由當年上升行業龍頭老大的資產升值故事串起來的。民生銀行法人股當時價格為0.7元。
然而,時過境遷。當年執中國經濟牛耳的國企,雖然仍是行業的巨人,但是行業本身的滲透率已經接近極限,競爭愈來愈激烈,政策限制愈來愈大,壟斷亦難維持。除非他們能夠在盈利模式上獨闢蹊徑,過去的高速增長和高額利潤均難持續。
今後十年的中國,靠的是消費經濟。中國五億消費者已經成型,城鎮化過程會帶來另外三億消費者,加上儲蓄率的下降,這是極其龐大的購買力。當然,股市投資需要較高的利潤率,需要「門檻」和競爭力。在中國發掘具有持續競爭優勢、企業文化和管制水平良好的企業並非易事,但是絕非不可能。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發現這類企業,和他們一起長大,才是價值投資的法門。換言之,我們今天需要去發掘0.7元時民生銀行,而不是跟在今天的民生銀行後面起哄。
另外,最近債市利率升得很快,AAA級企業債的發債成本,比七個月前翻倍有多。這是市場試圖告訴我們的第二件事。資金需求,有其周期性,年檢、稅收入賬的時候,資金成本例行扯高,分析員們往往循此途徑解釋市場利率的高企。央行在公開市場上的作為或不作為,進一步加大商業利率的波動,甚至有時觸發市場恐慌。
撇開季節性噪音,市場利率其實在一路上升。每當市場接近恐慌狀態,央行會採取行動稍微紓緩一下資金的情緒,不過它並沒有因此改變其偏緊的政策立場,等到市況稍有平復,人民銀行接著抽取流動性。
筆者看來,持續十年的貨幣擴張周期已經結束,銀根緊縮已經開始,只是央行將此意向包裝得比較溫和。人民銀行既不調高利率也不提準備金率,而是選擇象徵意義較小、進退餘地較大的公開市場操作來貫徹其政策意圖---去槓桿、降風險。由於目前實體經濟中對資金的需求不大(地方政府和開發商除外),經濟對此的反應不大。過去幾年貸款勇猛的中小銀行和影子銀行,年期錯配、風險錯配比較嚴重,在靜悄悄的銀根緊縮中受壓最大。這種壓力先是反映在銀行間利率上,現在蔓延到債券市場。
商業利率上揚,反映的是貨幣周期的改變,以目前央行的態度看,流動性緊縮只會慢慢地愈來愈緊。商業利率走高,誘使更多的銀行儲蓄外流,壓縮銀行的借貸能力,某種程度上已經開始倒逼存款利率市場化,而這些對銀根和資金成本是不利的。聯儲減少購債,措施溫和,料一時不至於嚴重影響美國的流動性,不過停止QE只是時間的問題,隨後還會加息。由於中國的匯率貼近美元,聯儲所為對中國的貨幣環境有直接的衝擊。
商業利率高企不下,實際上是資金市場在預先準備逐步抽緊的流動性,資金交易員們對資金環境是最敏感的。筆者以為貨幣大環境的改變,在中國剛剛開始。未來幾年中,守住風險門戶對於投資者可能比賺錢更重要。
本文原載於新財富,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