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1/2024
投資心理學之「心理帳戶」
「要贏人先要贏自己」,這句話除了可用來激勵自身鬥志外,其實用在投資市場亦十分恰當。特別近段時間,港股市況表現波動,因此投資心理學中有很多不同類別的錯誤心理更值得每一位投資者留意。
然而,根據過往在市場所見,以及透過接觸身邊不同的投資者,筆者認為,最為常見而又最切實存在的兩類易犯的錯誤投資心理,更值得警惕。同時,這兩類投資心理,亦非常直接地導致一些非理性投資行為的出現。今期筆者將與讀者朋友分析第一種較為常見而又應該盡量避免的,其稱為「心理帳戶」心理(Mental Accounting)。
提出「心理帳戶」行為理論的學者認為,人們會把現實中客觀等價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劃分到不同的帳戶中,而不同的心理帳戶導致出現不同的決策。舉個簡單例子,如果一個賭徒拿著一個月辛苦賺來的薪金進入賭場,那麼他對每下一注都會非常審慎,因為他知道這個賭本來之不易。假若同一個賭徒身無分文,但因為一個巨富在賭場贏了錢而非常高興,打賞了他一點錢,那麼這個賭徒利用這些打賞作為注碼時,可能不會深思熟慮,因為獲取這個賭本的成本太低。然而,這兩種情況其實都是同一性質的投機博弈。
這個例子,在我們日常的投資環境中,如何影響我們的投資判斷?不少投資者往往對自己初期的投資會表現得審慎、穩健,因為他們會擔心投資失利,造成損失。但有的投資者一旦於早期處於獲利狀態之時,他們的投資心態會有所放鬆,因為他們認為已經賺到的錢本來就不是自己,而是從市場中得來的。這個心態會導致投資操作偏離了原有的投資原則,造成甚至超出原獲利空間的損失。
從另一個側面來看,「心理帳戶」這個投資心理,是總結出投資者對於每一筆投資的決定,理應自始至終貫徹相同的原則,不應因為每筆落注資金的成本高與低,或之前的投資回報是賺是蝕而有所影響。
不知道各位讀者在理解了這個投資心理誤區時,是否也曾有過類似的行為呢?下一期,筆者再為大家帶來第二種更為常見的投資心理。(一)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