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9/11/2014

滬港股市大不同?!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唐德玲

    唐德玲

    古人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作為一位從事理財策劃十多年的職業女性,我想補充一點:「女子愛財,投資有道」。女性對金錢的觀念和觸覺,肯定跟男性不同,這一點從我和我的客戶中便可見一斑。

     

    女子愛財

    隔周更新

  上周提到,「滬港通」的直通車其實是雙向對開的,因此,大家的目光不應只集中在香港。言猶在耳,首兩日開通的滬港通都是很大程度傾向滬股通的。

 

  當中周一開通首日,下午2時左右,全日13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滬股額度已經滿額;而全日105億的港股額度則只用了不足兩成。昨日的情況更冷清。

 

  由此可見,上周我建議大家,在認識國情之餘,也要多點認識內地的A股(暫時只是上海的A股),確實一點也沒錯。

 

  姊妹們,撇開個別股票的研究暫且不談,我們似乎應該先認識一下兩地股市在制度上的差異。

 

  首先,大家必須有心理準備,內地股市只是發展了20年左右,整體制度和監管始終未算成熟,當中有一個很大的分別,就是港股的監管以披露為主,即是盡量要求上市公司提高透明度,有甚麼足以影響股價的消息就主動公布;但內地則以監管者審批為主,一言以蔽之,即是一切均以行政指令為依歸。

 

  另外,內地上市公司的股份中,有些是不流通股份,即是不會在市場中買賣,例如國有股和法人股(除非完成股改,才會變成全流通),其他股份才是全流通。

 

  但香港股票全部都屬於流通股份。不過,21年前來港上市的國企股,或稱H股,大股東的持股一般都屬於國有股,即是不流通的股份,因此,香港投資者理論上已經見識過了,不過可能未太注意而已!

 

  另外,內地股市現時八成成交額是來自小投資者,其餘兩成才是來自機構投資者, 但相反,香港的股市卻由機構投資者主導,目前約有六成交投是來自機構投資者,其餘四成才是來自小投資者。由機構投資者主導的股市,最大好處是波幅會較細,因為一般相信,機構投資者的買賣決定較為理性,不會聽消息或者跟風入市。

 

  但如果是小投資者主導的股市,上落幅度可以很大。部分原因基於此,內地股市設有漲跌停板機制。

 

  其實,環球股票市場中,有部分也是實施漲跌停板機制的,用意是當某一隻股票突然急升或者急跌時,有機會讓投資者冷靜一下,或去瞭解一下漲跌的原因後才作買賣決定!

 

  現時內地的漲跌幅限制是10%,即當日某股票升到10%時便要暫停,但記住,所謂暫停,不是不准買賣,而是限制了漲幅而已,投資者仍然可以用升了10%的價格買入或賣出。

 

  另一邊廂,當某股票跌了10%後,便只能維持在該跌幅去買賣,直到第二個交易日才恢復正常漲跌,但如果又到了10%,那就要再限制於該幅度內買賣了!

 

  另一個明顯是制度上差異的,就是內地的交收是T+1,而香港則是T+2。即是說,在內地,當投資者成交之後翌日,就要完成交收(貨銀兩訖);而在香港,則可以在成交之後再隔一日才完成交收也未遲。

 

  某程度上,能夠縮短交收時間,是可以將交易對手的風險減低,所以,這一點上,內地是比香港先進一點的。不過,香港是容許即日買賣的,即是行內所說的「即日鮮」。但內地股市是不可以的,投資者最快也只可以在買入某股份之後翌日沽出,而不可以同一日沽出。

 

  姊妹們,看過以上的分別之後,妳會以為滬港股市是大不同嗎?其實,兩地股市還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下次再續!

 

  作者電郵:tong_lydia223@yahoo.com.au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 火速行動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職場新常態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