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2/2017
每小時多一個失智者?
(續上周五)上文說過:「患失智的人愈來愈多,但覺悟到自己開始失智的人並不多,一般是患者家人來信代問,自己發現又肯及時主動關注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T女士是自己寫信來問病的,為甚麼她會自己發現又肯及時主動關注呢?提筆寫信給一個陌生人,是一件表面上輕易,但可能絕對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已被醫院確診有輕微腦退化。為甚麼T女士屬於鳳毛麟角的一位?我們繼續從她的來信中找啟發。
T女士:「……夏天我每天都去游水,我的體質是怕冷的,但每年11月便去公園玩設施的運動,因我的膝頭受損不能跑步,只可步行,至五月中才再游水。」
這位女士習慣運動,也經常在太陽之下活動,這些元素都提升了大腦細胞的敏銳性,所以她會觀察到自己開始有失憶的現象,會主動去求醫,會主動尋找可能會幫助自己的方法。是生活習慣在最後關頭拉了她一把!
生活習慣好比社會制度,人有動物性,動物性是惰性,好的生活習慣是用人的意志主動積極把身心朝一個健康方向發展,成為習慣以後好比形成一個社會制度。你可以想像一個沒有制度的社會嗎?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的資料:在全球範圍內,每三秒就多一個失智病人,有些失智病人連自己也不知道。按全球人口約70億,香港人口約700萬人計算,換成香港,即每3,000秒便多一個失智病人,3,000秒是50分鐘,即約每一個小時就多一個失智病人,得病者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可能我自己都是!不過,這個數字只是假設,重要的是腦退化程度不一樣,現在看來也不是絕症,關鍵是要注意飲食!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