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2018
年金不是投資,是保險;年金不是儲蓄,是保障
「方,如果政府早一點推出公共年金就好了。」舊同事嘆道:「那樣我便不用這麼辛苦了。」
舊同事10多年前退休,拿了300萬不到的退休金,既不敢投資,亦不知如何靠這筆退休金,活到百年歸老,更何況她還有母親供養。我建議她買股票,買公用股煤氣(00003),但她沒有。
最近,當政府宣布有公共年金計劃時,她慨嘆為何計劃不早些推出,他現在70歲左右不知道應該買還是不買?
當政府宣布公共年金出台後,卻突然引來一些批評,而且講到好像是政府揾老人家笨般,原先沒想過再寫公共年金,但也要說句公道話。
例如批評說投保人65歲買了100萬政府年金,到70歲不幸死了,他只收了$348,800,他家人只能取回餘下差額,這正說那100萬不是本金,之前提取的35萬,實際上是投保人自己的錢。
又例如一個人要14.3年才取回之前一百萬,叫做回本,而當時已79.3歲喇,若85歲往生,即取了年金20年,合共$1,392,000,計計數,以現時銀行定期最高的2.15厘,20年複息有$1,530,000,比政府年金多。
即使投保人有90歲壽命,他合共取了$1,740,000,減去自己投保的100萬,即25年共取多74萬,實際年息不足3厘。倒不如買100萬公用股股票、或匯豐股票(00005),這些股票有5厘息,而且那100萬股股票仍在。
這些批評所引用的數字,是事實,但卻又不完全合理。因為公共年金不是投資,而是退休生活保障一部分。所以我們先要問政府推出公共年金計劃的背後理念是甚麼?
不敢投資也不怕沒錢吃過世
就是有太多的長者,像舊同事般退休後,手上只是幾十萬至100萬左右的積蓄,他們就是不敢投資,怕投資會虧去本金,所以明知銀行利息低,前10年差不多是零利率,也寧願放在銀行,「慢慢搣」。
這是政府聽了許多退休長者的心聲以後,勾劃出來的一個設計。況且,這個是一個公開計劃,數字公開,申請資格和條件公開,若不適合你的投資或退休保障的話,你可以不選擇,但卻不可以抹殺計劃的功能。
這些退休長者,完全知道公共年金是先提取自己的錢,但問題是如果他提光了自己的100萬元,而仍在生的話,他是可以一直提取款項至他過世,這正是大部分不敢投資的市民的最大心願。所以你以投資角度去批評公共年金,是不公平的,反而模糊了政府提供推出公共年金的意義和目的,令長者無所適從。
此外,公共年金亦不是儲蓄戶口,儲蓄戶口是每半年或一年給利息,而不會動用本金,但想想過去10年,利息太低,低至0.01%,即把100萬元存入銀行1年只有100元利息,怎麼辦?即使到了今天,年利率有2%以上,但每年的只有$20000左右,平均每月只有$1800,有是否夠生活呢?況且利率有升有跌,誰能保證利率會維持2%這個水平?
所以公共年金不是儲蓄,而是保障;為退休長者,應該說是為不敢投資的退休長者,提供一個生活保障,令他們不用擔心花光了本金以後,沒錢吃過世。
幸好,還有不少人相信公共年金的,從事保險業近40年的獨立中介人吳澤偉正正提醒,年金是一種理財工具,而不是投資工具,年金是「用(保費)代價換取穩定收入」。
內在回報率已較坊間產品高
他在接受《iMoney》財經周刊時讚賞政府推出公共年金好,認為退休人士很值得認購。因為年金一般投資在高質素的債券,評級普遍達AA、A或BBB級,債券收益率現時約2厘至3厘;而政府公共年金的內部回報率達4%,回報率已高於坊間年金產品。
此外是投保人保證可獲已繳保費的105%,他說坊間一般公共年金產品在投保人身故時,僅保證發放80%已繳保費。政府公共年金能夠優於坊間年金,他認為或因為年金是官方背景,不像坊間保險公司以盈利為目標,需要為股東服務。
而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還教路,退休人士可認購年金,65歲或以上的市民可考慮投資公共年金,認為若能把強積金和年金的功能互相配合,強積金作前期的儲蓄工具,年金則是後期的穩健投資。
他亦強調,公共年金雖是終身有效,但投保人每月的固定收入會隨通脹貶值,加上年金的發行量有限,保費上限為100萬元,投保人每月所得的固定收入亦相對地有限,因此他不建議退休人士把全部資產投資在年金上,應保留部分作銀行存款,以應付不時之需。
公共年金不是投資產品,是基本生活保險;公共年金不是儲蓄戶口,是基本生活保障。
【立即投票】今個農曆新年你會如何度過?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