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2020
希望工程 知識改變命運 民間集資 為中國掃盲作貢獻
1990年5月19日,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建成。正是這對大眼睛,打動了萬千港人,捐款予貧困失學的兒童,援建希望小學,希望知識改變命運。
她是蘇明娟。
1990年,改革開放十年,中國仍有1.8億文盲,佔當時全國11億人口約16%。人口眾多、住地分散、交通隔涉和經費短缺,令很多農村兒童不能上學讀書。此外,校舍簡陋,課室也不過是幾套擺放在爛地上的舊桌椅,連一個像樣的窗戶也沒有。
1989年「希望工程」成立,目的是透過民間集資,協助內地貧困的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讓知識改變命運。
90年代初,攝影師在安徽省一間破校舍裏,拍下手握鉛筆的小姑娘,她一雙清亮眼睛,展現出對知識的渴求,感動千萬人心,成為希望工程象徵。短短幾年已籌得近4億元人民幣,超過100萬名學童因而得到上學的機會。
但一篇不盡不實的香港報道,指希望工程善款不知去向,引發誤會。經過6年訴訟後,還了希望工程清白,然而報道對希望工程已帶來無可挽救的傷害。單是1994至1995年,來自香港的捐款便減少近2,100萬人民幣。
這個波折在希望工程過去30年,為中國掃盲所作出貢獻,只是小事一宗。截至2019年9月,希望工程共援建超過2萬間希望小學,改寫了近600萬名學生的命運。而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2015年中國的文盲率已降至不到4%,目前全國新增勞動人口當中,一半接受過高等教育。
至於當年的女孩,後來考入安徽大學金融管理系,成為一位銀行從業員,如今已是兩孩之母。幾年前更成為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多年來一直熱心公益,她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盼以生命影響生命,為社會帶來一點正能量。
有興趣了解當代中國的社會變遷,記得讚好《時空筆記》facebook專頁,緊貼最新動態。網址:https://bit.ly/2XK6Mzc
當年的女孩,後來考入安徽大學金融管理系,成為一位銀行從業員,如今已是兩孩之母。(圖片由作者提供)
1991年,安徽省金寨縣三合鄉中心小學的蘇明娟,每天長途跋涉往返山路刻苦求學。(圖片由作者提供)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