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2018
惜弱扶幼助群育
再有兒童懷疑被虐殺,事件除令人感到傷心、難過之外,公眾更關注到我們的社會怎樣更好地保護下一代,讓他們可以更健康、快樂地成長。這類極端例子之外,政府也應對一些有情緒及行為問題,或家庭再不適合他們成長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特別支援,這才是這些不幸對香港正面的啟發。
屯門一名5歲女童懷疑被人謀殺,與早前旺角殺女案有一個共通點︰父母離異。即使不是中港跨境婚姻,本地離婚個案也普遍。2016年,香港約5萬對新人登記結婚,但離婚個案則約1.7萬,離婚率約34%,即是每3對新人就會有1對離婚收場。截至2016年,香港離婚男女約有28萬人;離婚後,有子女的男女無論單親或再婚,這些家庭都有較大機會衍生出更多問題,例如家庭經濟或子女照顧及管教問題等,尤其是年輕又不成熟而為人父母者,他們在生活上需要面對的挑戰就更多、更大。
單親、再婚引致的虐兒、家暴個案並不罕見,當然,普通家庭也不代表可完全免於以上不幸,而兒童及青少年在有問題的家庭中成長,也會有更大可能把不幸延續至他們的家庭及下一代。
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的問題不少,部分會在學校呈現出來,但政府卻傾向透過主流學校提供的融合教育模式,以照顧所有學童的需要,做法其實並不理想。
雖然本港有8間群育學校,大部分都設有院舍服務,可讓一些家庭照顧嚴重不足、不被父母接納或懷疑被虐待的學生就讀。不過,群育學校也只可照顧到他們18歲,至於成年以後如何,今時的跟進工作也未算理想。由童年陰影造成的成長障礙屢見不鮮,這類在情緒及心理上的缺失日後若未能修復,或控制得不夠理想,它便會比物質上的跨代貧窮,影響更大。
今時政府對只有較少學生的群育學校,支援明顯不足,在恒常的機制及資源下,這些學校要為有需要的學童創造更理想的學習條件,為他們提供更理想的服務,便須向機制以外尋求支援,例如各大慈善基金或慈善機構等。不少在群育學校讀了兩、三年便要強制離校的學生,回歸主流學校後,即使適應到校園生活,也難完全解決到家庭問題,而群育學校在這方面對他們的支援,就顯得更加重要。
每當看到一些兒童被虐待,甚至被虐殺的傷痛個案,社會除了要求主流學校的校長、教師、社工要提高警覺之外,對一些非主流學校,例如群育及特殊學校更應給予實質的支持,讓所有學童無論來自任何背景的家庭、天賦如何,都可在身心健康及正常的環境下,愉快成長。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