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2017
鬥心才是珍貴資產
金融機構不時會發表一些關於本地「富翁」的調查報告,若社會只傾向把這類報告的內容錯誤解讀,並無益於互相創造正能量,讓社會變得積極、進步。
有銀行最近公布了一項有關香港「富翁」的調查報告,調查發現擁有百萬港元流動資產的「百萬富翁」人數再創新高,而「千萬富翁」則有近6萬人。調查同時就「千萬富翁」的性別、婚姻狀況、職業、年薪、資產、投資取向等特質,進行分析。
無論調查所採用的方法如何,這類報告的內容及資訊尚算客觀、中性,但公眾透過傳媒,通常卻傾向選擇只接收一些可簡捷地得出與自己固有想法脗合的結論。例如這份有關「富翁」的報告指出,在推算出的「千萬富翁」中,有逾千人是「學生」,這便與近年年輕人經常掛口邊的「成功須父幹」思維,不謀而合。
這些「學生」若不是終身學習的退休人士,一般青少年年紀輕輕,便擁巨資,相信絕大部分是「富二代」,而千萬港元真可足夠這些年輕「富二代」優裕一生?即使是40至50歲的普通中產人士,千萬港元或還未能百分百確保他們日後的生活,可以退而無憂,何況這類調查只強調金錢、財富或物質生活的重要,而並未計及千萬家財可能還不如身體健康而經濟條件較遜者的生活質素。
假如要單以金錢衡量,除了要看今天的千萬財富從何而來之外,大家更要看還有多少個潛在的「千萬」元在自己身上——那正是你賴以「搵食」及創造財富的能力,對普遍市民及年輕人來說,問他們有沒有1千萬,意義並不太大,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來港尋找天使投資者之初,何嘗不也是連2千元的商業登記費都沒有?可見承父母之蔭、擁千萬財富的年輕人並不值得羨慕,因那不是他們能力的表現。不過,若你今天已擁千萬,而這卻已是你能力盡頭的話,你其實也與這些「富二代」一樣「貧窮」,因千萬元並不足恃。
大家應經常檢視自己有沒有賺得千萬的能力,即使今天沒有,日後又會否有這種創富能力?若仍沒有,不妨想方設法,使自己具備這種能力︰與其今時擁千萬,不如日後有潛在的幾個千萬!畢竟,若不能不斷創富,千萬元就永遠都是千萬元,正是︰家有二千,每日二錢;如無生計,用得幾年?
上一輩罵人揮霍,會說︰「(花錢)好似幾百萬未開頭!」今時可解讀為︰袋中1千萬真不及「腦」內那1千萬——其實很多個1千萬早在各位頭裏、心內、手上,一份鬥心,尚待開竅。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