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2016
學生減少 自資院校汰弱留強
隨著適齡學生人口減少,本學年(2015/16)大部分自資院校的學位及副學位課程,收生都比預期少,政府不但要進一步籌劃如何支援院校,還要通盤考慮如何應對未來幾年,因學生整體人數趨降而帶來的挑戰。
19間有開辦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的大專院校中,只有4間收夠學生,其餘15間都收生不足,早前由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接管的明德學院,就預計收生440名,結果只收生75名;珠海學院預計收生逾千人,最終收生不足170人,它們都是其中收生不足的典型例子,更有院校「零收生」!
其實,適齡學生不足的問題一直困擾着教育界,尤其是2003年沙士前後出生率降,更是不難想像,只不明白當日主責教育政策的官員為何仍支持高等院校興辦一個又一個自資課程。從附圖可見,本地高中(中四至中六)學生總人口會以2020/21學年為10年間的低谷,這亦與中學畢業生人數由下學年(2016/17)的5萬多人,開始下降至2020/21年度的4萬多人這個趨勢脗合。
今時副學位(包括高級文憑及副學士)課程已被人質疑「假上流、真基層」等實際就業情況的困局,而未來幾年的自資大專學額又很大機會過剩,在自資高等教育的質與量方面,政府實應好好綢繆。
自資課程無疑有商業元素在內,若以市場機制去看,一盤生意既然「顧客」(學生)不足,為何不可以裁員、結業?大原則仍是「適者生存」。不過,若政府考慮到自資大專課程在中學畢業生人數回升,需求及競爭都變大的情況時,可為學生提供多一個升學選擇的話,就要積極支援,而不可任由這些院校「自生自滅」,例如在硬件資源及其他支援方面,如宣傳推廣,會否出手?而各院校收生的對象,又會否考慮擴至以其他年齡層的成年人為目標?
若再進一步,學生人數下降,導致收生不足即將影響中學,若要避免減聘教師人手,甚至「殺校」,政府便要趁此機會,推行如小班教學這類重質不重量的政策。畢竟,義務教育如公共醫療服務一樣,不能不講成本,但又不能在需要病床、醫生時,才倉卒張羅專業人手和硬件資源;同樣,當處於學生人口的低谷,面對結構性問題時,政府就要及早制定前瞻性政策,減輕對青少年及社會的影響。
即使中、小學也有很多頗受「顧客」(家長)歡迎的學校,有辦自資課程的大專院校應要多思考如何吸引「顧客」(學生),如增設獎學金、生活費津貼,甚至宿位等。在今時有學額過剩的情況下,經常「集體失職」的政府也不要空喊監管,反而要盡早實現「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樞紐」的目標還更實際。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