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9/2022
3成半學生抑鬱 少年赴英不適應拒學 少女成績欠佳暴瘦
【晴報專訊】近年學童的情緒問題備受關注,有調查發現,3成半及逾5成受訪學生分別有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及焦慮徵狀。有男生升中後情緒不穩,其後赴英升學,又因不適應而回流,並確診患焦慮症,展開長達3至4年「拒學」生活。另有女生因成績欠佳和缺乏家人關注,患上抑鬱並暴瘦14公斤。
有調查指,35.5%和51.3%學生分別有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及焦慮徵狀。
專家建議家長多聆聽子女心聲,學生亦要培養情緒管理能力。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於去年10月至今年6月,以問卷訪問1,192名中學生,結果有35.5%和51.3%學生分別有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及焦慮徵狀;另有近3成學生有中度至非常嚴重的壓力。該機構服務總監(精神健康綜合服務處)盤鳳愛說,親子關係對正值青春期、躁動不安的中學生很重要,但不足兩成學生與雙親關係理想,而家長因個人問題而責怪子女,對子女精神健康將構成最大影響;建議家長多聆聽子女心聲。
專家倡多聆聽子女心聲
M先生的兒子現時19歲,他讀小學時品學兼優,但升中後情緒不穩,故送他赴英國升學,惟兒子不適應寄宿生活而回港,同年底確診焦慮症,展開長達3至4年的「拒學」生活。M指,當時每周花很多錢帶兒子看醫生,惟情況沒改善,故失去耐性,自己也患上焦慮,試過強行拉兒子去上學,終導致兒子抑鬱,父子關係亦轉差。
直至他退休後,經反思並一改以往激烈行為,與兒子參加足球隊,成功改善關係。兒子亦在校長鼓勵下重返校園,兩年前入讀職訓局,揭開人生新一頁。M坦言,以往以為和子女吃喝玩樂便足夠,現時明白要多溝通,才可令子女遇到情緒困擾時,也能找信任的父母做「水泡」,不用獨自掙扎。
青少年應發掘有效抒發情緒渠道
阿琳(右)升中後成績包尾留班,一度失眠,暴瘦14公斤。
另外,17歲的中四生阿琳讀小學時成績不俗,但升中後成績跌至包尾,更要留班。她曾與媽媽訴苦,但媽媽只顧照顧妹妹,她開始(界刂)手發洩情緒,後來更出現失眠,並暴瘦14公斤。幸媽媽意識問題後,主動帶阿琳求醫,才令她康復。
該機構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務單位主任馮澤棠建議,青少年應學習多角度思考,發掘有效抒發情緒渠道,料有助提升情緒管理能力。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有學者倡60至65歲以下長者之2元乘車優惠,設每月補貼上限700元,你點睇?►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