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2018
【藝壇焦點】從當代藝術市場動向,反觀香港水墨大師之國際地位
早前英國著名街頭藝術家Banksy於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以秘密內置畫框中的碎紙機「自毀」其剛以高價售出的畫作,此戲劇性的舉動頃刻之間獲全球傳媒廣泛報道,並引發大眾討論買賣雙方的應對方法、藝術家破壞作品的動機、藝術品被重新賦予其他意義等議題。根據2017年《Art Basel及UBS藝術市場報告》,中國(包括香港)藝術市場的銷售額佔全球藝術市場總值的百分之二十,雖然其數量只是美國的一半,卻以一個百分點超越了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
在過去十多年間,本地傳媒多了關注海外藝術市場與本地文化藝術的動向。例如:報章雜誌偶爾會介紹Banksy出現在香港街頭的塗鴉作品,電視新聞有報導香港文化政策的發展與社會爭議,不過大部分媒體報導都放大藝術品在拍賣會上創出天價的消息。回首反思,藝術的價值不局限於品牌與價格,我們需要擴大焦點,嘗試去了解藝術家的意念、造詣和經歷,以及作品的來源、美學質素、歷史與文化意義等資料,這些都是值得對藝術感興趣的人士去探索、認識、討論和考究的。
當我們把焦點從倫敦轉到香港,你可能會留意到明年正是香港著名水墨畫家呂壽琨先生(1919-1975)的百年誕辰。呂氏在傳統中國繪畫技法的基礎上結合西方畫學意念,發展出自成一派的視覺語言,以書法性的筆觸率性呈現香港的山水地貌。在創作過程中,他時常挑戰傳統水墨畫的界限,尋索自由與變化。自1960年代初,呂壽琨的繪畫風格由具象轉為半抽象,於19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其畫作更注入了中國的道釋思想,如以寫意筆墨來呈現「蓮」的意象,成就獨創的「禪畫」風格。作為香港新水墨運動的先驅,呂氏還培育出一眾現仍在藝壇發光發熱的藝術家,如:王無邪、梁巨廷、靳埭強、周綠雲等。它們的作品可於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近期舉辦的《鑑古賞今──二十世紀中國的水墨與藝術發展》欣賞得到。
筆者在過去十多年來致力研究英國人如何自十九世紀末開始對中國書畫產生興趣,深入剖析西方著名博物館及私人藏家在收藏、展示及書寫此類作品的活動及其文化意義。當中的數據分析顯示,呂壽琨是在英國參展最多的中國水墨畫家;於1961年至1975年,透過英國友人的引荐及協助下,他的畫作走訪了多個城鎮,在最少56埸個人畫展及21個群展中向西方觀眾展現。部分畫廊及省級博物館更是以呂壽琨為首個現代中國藝術家個展的先鋒。呂氏在海外參展之活躍程度及其透過書寫與講學所傳播的美學觀念與創新精神,對宏揚中國藝術發展、推動藝術教育及確立香港藝術家在國際社會上的身份,都起了關鍵作用。
繼香港的藝倡畫廊於2015年主辦《呂壽琨水墨傳奇四十年》展暨《呂壽琨師生畫友及新一代藝術家聯展》之後,今年北京的中國美術館、溫哥華美術館(Vancouver Art Gallery)及牛津大學的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Ashmolean Musuem of Art and Archaeology)等著名展場,紛紛舉辦以呂壽琨為中心的特展、講座與學術研討會。上月在香港舉行的2018水墨藝博(Ink Asia)亦專設《向呂壽琨致敬》特展,由水墨會(The Ink Society)成員借出私人藏品及策展,而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的一名本科生亦有幸參與部份策展工作,以十四幅作品及圖錄介紹呂壽琨於1950年代以後的創作路向。
在博物館、畫廊、藝術組織、收藏家、策展人、學者與學生等各方的協力下,可共同引領普羅大眾去認識、欣賞、思考及肯定傑出香港藝術家的成就。來年香港藝術館將會重開,我相信有關呂壽琨和其他本地藝術家的創作生涯及重要作品,將於本港、中國內地,以至國外藝術圈再次掀起一番熱話,成為各地文化媒體的報導焦點之一。
注:
1) Clare McAndrew, The Art Market 2017: An Art Basel and UBS Report (Dundrum: Arts Economics, 2017).
2) Michelle Ying-Ling Huang. “Establishing the Reputation of Lui Shou Kwan in Britain in the 1960s,” Arts of Asia 48. 1 (January-February 2018): 42-49.
3) The Ink Society Ltd, A Tribute to Lui Shou Kwan, exh. cat. (Hong Kong: The Ink Society Ltd, 2018), 1-4.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