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2016
素食入屋成主流
楊大偉
楊大偉
社企Green Monday創辦人,積極推廣健康素食、綠色環保和正能量生活態度,暢銷書包括《Go Green餐廳88間》、《開工正能量》和《棟篤禪》,獲雜誌選為Men of the Year和Local Heroes,Green Monday更被封為Idea of the Year。
Green Monday
2014年Green Monday曾委托獨立市場公司IPSOS作市場調查,了解全港市民的素食習慣。兩年過了,我們再次做相同調查,訪問了1001位15至64歲的香港市民,看看這段日子,素食的意識和習慣可有深化,結果很高興和大家匯報,素食文化進一步「入屋」,當中尤其以年青人的增長最顯著,而「死硬派食肉獸」的數字則大幅下降。
「有實踐每週一天、一半或全部時間素食的人維持在22%的水平,代表約160萬香港市民有多菜少肉、彈性素食的習慣;
全港有聽過Green Monday的受訪者比例,由2014年的17%大幅躍升至今天的29%;
按年齡層分析,15至24歲聽過Green Monday的受訪者上升一倍,由22%升至45%,但45至64的組別同樣得出一倍升幅,認識Green Monday的比例高達三成;
堅持無肉不歡的「死硬派食肉獸」比例顯著下跌,由27%大跌至17%,換句話說,絕大多數人已接受素食Go Green的概念;
按性別分析,每三位女受訪者便有一人聽過Green Monday,男士則每四個就有一個,升幅足一倍至25%。」
以上結果,當然是有賴整個社會不同有份推動過素食的人士和單位,當中最明顯是近年多了很多主流餐廳增加素食菜譜,像Pizza Express、譚仔三哥、黃枝記,以及近期的蘭桂坊十七間食肆,還有素食餐廳的激增,都令大眾對素食改觀,因為有多元化的選擇才能令go green真正成為飲食文化主流的一部分。其次是媒體方面的支持,當中包括與ViuTV合作拍攝《阿美利堅無肉飯堂》與及肥媽在《暖DD‧食平D》節目介紹素食菜式,都是令Green Monday能成功「入屋」的重大原因。
至於我們今年起動,由賽馬會資助的綠在家中GIY計劃,一共印刷了八千本素食食譜全港派發,設立網站方便大家上網找尋食譜,還請來影后林嘉欣擔任大使舉辦素食廚藝大賽,都是令更廣泛年齡層認識Green Monday的元素。而由四年前已開始在學校推廣的無綠不歡校園計劃,更是越來越深入民心,至今覆蓋超過八百多間中小學以及八間大專院校,我們繼續與大型膳食供應商緊密合作,在校內推廣有營素餐。
最後當然還有Green Common的開業,至今分別在中環、尖沙咀、上環、灣仔的四個一站式「素貨」熱點,目標無非是方便大家「找素」,同時亦將全球創新的健康素食產品如植物肉Beyond Meat、Gardein、植物奶Califia等帶來香港,並引入一田、City’super、崇光等主流超市,大大打破以往素食買餸缺乏食材和不方便的大難題。
在此再次感恩每一位有份令素食文化在香港以至全世界蓬勃起來的朋友多年來的努力,但這些進步其實只是開始,隨著全球暖化的危機的惡化,和動物工廠不人道和危害人類健康做法越見嚴重,但願兩年後我們再做調查時,低碳素食和生活的參與人數會有更大的躍升!
六和素食
要推薦一間中式素食店,六和必定名列前茅。去傳統齋舖吃飯,通常是想尋回一些經典味道,不過有時菜式過於油膩,又或者用上許多加工製成品,吃得太多,反而失去清淡素食和吃得健康的原意。六和素食的厲害之處,就是用天然的食材,加上烹調技巧,在色、香、味三方面重現「那些年」的滋味。
梅菜扣玉
梅菜扣玉就是經典中的經典,相信大部份香港人都一定食過葷版的梅菜扣肉,Go Green後本來以為與之無緣,想不到六和這碟素食版以冬瓜代替肥豬肉,居然也做到入口即溶的口感,師傅先將冬瓜輕輕炸過,在扣玉上劃上十字,再放入秘製醬汁炆熟,旁邊灑上惠州梅菜,吃下去心裏面立刻跳出一句:就是這種味道!
菱角豆腐餃
素餃子本來已經不是隨處可吃,用豆腐來做餃子皮,根本就是一道極考功夫的菜式。師傅將滑豆腐片成薄餃皮,輕手包入菇粒、芹菜粒等,摺成菱角型,放在碟上,再在周邊注入蛋白和灑上靚杞子,蒸出來菱角豆腐餃滑溜又鮮味,餃皮完整無缺,可見火喉控制得多麼好。
黑松露石榴球
六和的點心貴精不貴多,原來師傅很重視點心是否精緻,點心能夠成型、夾起來不易散開,才會推出給客人享用。黑松露石榴球是石榴雞的素食版,晶瑩的餃子皮包入雜菌,用芹菜紥好後,放上一點黑松露去蒸,吃下去就是一盎兩件的滋味。
綠茶豆沙煎軟餅
逢星期五、六、日晚上,六和素食多數客滿,想一嚐這些經典味道的話,最好提早訂位。
地址:銅鑼灣堅拿道西10號冠景樓1樓A舖
電話:2759 136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1:00-23:00
樂本健【活力健康 迎新年】維柏健B+C維他命 激抵買低至$99►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