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6/2015
簡單的幸福
友人的面書上轉載了兩句話:「小時候,幸福是一件簡單的事;長大了,簡單是一件幸福的事。」
幸福是一種感覺,既滿足又平靜。
菁菁是一個大學生,表面看來,都是一個典型長髮、小背心短褲人字拖鞋的現代大學女生。如果只從外表判斷,有人會說:「好一個典型港女!」
但是,請細聽菁菁的故事:
「我在小時候,一個稱讚、一杯雪糕、或一本故事書,已經可以很開心。但隨著大家對考試成績的尊崇,我們就在不但要及格還要高分,不但要高分還要考第一,不但要考第一還要是DSE五星星等環境中生活。這種永無止境的競爭,要拚要贏的追求完美高峰,就令我們這一輩難以開心。就算自己感到有點滿意滿足,也會給爸媽告誡驕兵必敗,又或者重訂更高的目標前進。
在這種環境成長,完全看不出有甚麼不妥當之處,於是,我自然覺得必定要考進最好的大學,讀最難入的學系,追GPA過三爆四,更要把握一切機會,做學生領袖,表達和表現自己,爭取去外國交流作交換生,爭取理想的暑期實習,把握每一個可以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
生活上也有很多要求:希望人見人愛、緊貼潮流、找個愛錫我又專一的男友、希望畢業後入big 4 做工、五年內買樓。
那些日子裏,我好像一頭充滿能量的火車,不斷去衝去闖,已經不再是為了達到父母的要求標準,而是自發的奮鬥,自訂的目標,內化的自我鞭策。自然的後果就是各種壓力徵狀:皮膚過敏、胃痛、煩躁等。當時這些問題不甚嚴重,我覺得是必然的代價,也懶得去處理。
直到我去了北歐作為交換生的那半年,我才有機會去反省這一切。
我的第一課就是簡約生活,他們不是因為貧窮而簡約,而是因為環保不浪費而簡約,我享受到步行和慢踏單車的樂趣,輕便舒適衣物的自在,享受讀書求學問而不是求分數為前途。他們的家居都毫不奢華,沒有金碧輝煌,而是典型的簡單實用美學。就算是他們的皇室成員和政府領導,都是平民化和親民的。
我重新問自己究竟我過去奮鬥的目標是甚麼?是為了達到社會的成功指標?是自己真正的需求還是programmed 了的自動模式?
我發覺過去的奮鬥爭取,已變成一種貪得無厭,失去『獲得』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失去『懂得珍惜』,只覺得『獲得』是我『應得』的,在『得到』之後便可丟棄而去追尋下一個目標。
有了這些新體驗之後,我開始訂立自己的長線與短期目標,只追求與長期目標吻合的短期目標,放棄那些適合別人、適合社會期望卻不切合我的長期目標的活動。
我學會珍惜,學會為達標而滿足,不再盲目追求強求之後,我竟然不斷地享受到幸福的感覺,明白到幸福不在於我得到多少收獲,而是在乎我如何欣賞得到的那一丁點收獲,和相信只有繼續向前行,才有機會找到下一次幸福的感覺。
原來幸福不是永恆不變不滅的,原來幸福是來自每一個簡單的達標,是一個個短暫的滿足感而已!」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