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2015
香港式的「柏林圍牆」
前香港特首、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較早時召開記者招待會,表示有港人對國家不夠了解,今後有需要做好「人心回歸」的工作。他續指在外國,本國歷史是必修科,但香港則不是,因此需要研究為何外國這樣做。
關於外國以本國歷史為必修科,例子不勝枚舉。以德國為例,全數16個聯邦把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歷史列作必修課程。德國學生14歲就認識納粹獨裁體制及發動戰爭等歷史,屠猶的歷史教育顯然可避免暴行重演。
另外,美國前總統杜魯門曾勸喻年輕人要學好美國史,這樣才能令下一代自發建立國家意識。如今美國中學教授的本國史,記敘了從土著北美文化時期,直到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社會發展歷史,其中並無隱瞞曾屠殺印第安人的史實和對待黑奴的不公。
至於英國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初高中聯用一冊,其核心內容都是英國本國的歷史發展進程,其中也提及中世紀時教會許多駭人的恐怖火刑。反觀日本,雖然本國歷史是學生的必修科,但其歷史教科書則是不斷篡改,從不正視侵華的史實,這種情況令人有所警惕,學歷史還涉及怎樣教導的問題。
讀歷史,貴在明興替得失、通古今之變,讓學生藉著分析史實,培養宏觀視野及批判思維。歷史修養可培育年輕人的厚重沉實,避免狹隘及偏執的觀點看世界。可是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數據指出,1999年報考中史科的日校考生有30,649人,平均每3位學生有1位修讀中史;2009年新高中推行後,修讀人數由首屆12,867人,跌至2013年的7,437人。選修人數日少,情況令人擔憂。
如今前特首董建華語重深長,令人憶起身兼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的前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去年6月來港出席一國兩制白皮書研討會,致辭時曾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年2次表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因而質疑現時香港20來歲的青年,在回歸時還是嬰孩,反問他們到底知道多少中國和香港的歷史?陳佐洱更質問:「為甚麼回歸前還有5萬名中學生修讀中國歷史,現在只剩下7000人選修?」
要答覆這個問題,真是說來話長。近因是香港特區政府於2009年推出新學制,高中學生修讀中國歷史是選修科而不是必修科,中史科淪為「雞肋」而無人問津,修讀學生數目持續下降。至於遠因,則要溯自2000年教育統籌局推行課程改革,將中學的各人文學科整合,開設「歷史文化科」、「中西史合併」、「通識科」、「綜合人文科」等科目,而中國歷史科更首當其衝,成為開刀對象,形成「科不成科」、「可有可無」的局面。
「佔中」事件後,社會突然湧現所謂「香港回歸,人心未歸」的論調。其實這種現象早在10年前已存在。記得2004年全國政協委員、資深大律師兼基本法研究中心主席胡漢清在電台節目《香港家書》曾表示,香港雖然回歸,但歷史的錯落,卻令香港人對中國這大家庭產生重重隔膜,人心仍未回歸。他更認為,香港的不幸在於把「高度自治」變為「高度孤立」,自己建造了一道「柏林圍牆」,將國家隔絕在外,而急切盼望國際社會施以援手。這也許是香港今日的悲劇吧!
樂本健【雙11感謝祭】雙重優惠、多買多賞►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