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2010
古怪的香港投行中文
中文在香港有相當長的時間裏是在獨立發展,因此很多創新的用法並沒有得到全球大多數中國人的認同。香港投資銀行界裏的中文更是結合了「英文用法」、「粵語特徵」和「文言語句」的特徵。
正如大多數的香港人一樣,筆者的中文造詣亦不是特別精湛。因此,自己甚有「自知之明」,加上工作也繁重,每週在香港也嚴控撰寫文章的數量(包括本文)。
在97年前,香港的殖民地中學教育是一個重英文輕中文的系統。除了中國語文和中國歷史之外,其他十多個科目裏,書寫語言全部都是英文。中國語文和中國歷史只是處於一個花瓶位置。
在那個時候成長的香港人,你會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香港要做國際城市,學好英文是必須的。
香港的殖民地小學教育卻又是另外一個景象,除了英文課之外,其他近十個科目裏,書寫語言全部都是中文,英文課主要是去打基礎,學習文法和詞彙。
幼稚園教育是甚麼?筆者已經沒有太多的記憶了,只是記得熟記英文字母A到Z的寫法。當時香港一些著名小學,通常都是教會辦的,從事教育的前輩,不少都是從上海南來香港的天主教神父修女。從執掌教鞭的角度去看,他們極為嚴格。
在他們的口中,我們聽到不少關於內地40、50和60年代的故事,至於討論的內容是甚麼,筆者不說,估計讀者們也大概可以猜得到。在這個背景下,老師們一直鼓勵學生學好英文,在香港這個借來的地方,打好基礎,之後就到外國闖一闖。
在這種成長的背景下,你是很難學好中文的。讀中文只是為了考試好中文科,所有一切都是死記的,無論是文言文抑或是現代語文。
筆者在93年開始投資銀行工作生涯,商業語言都是採用英文。招股書或股東函件雖然有中文,但是那只是由印刷公司翻譯而成。內容生硬怪異,結合了英語用法和粵語特徵。另外還會加上幾句文言文式的語句,投資銀行界裏面的中文很多時候都讓人摸不著頭腦。
香港流行的書面中文與內地流行的「標準中文」不同,語言專家常常冠以「港式中文」之名。內地一向積極推行漢語規範化,但是「一國」的原則還管不到香港特區的語文政策。
港式中文是多種語言(方言)接觸、滲透、交融的結果。參考2006年出版的《港式中文與標準中文的比較》一書,香港人從小學寫中文書面語,自覺所學的是標準中文,而不是甚麼「港式中文」。但是,很多香港人混淆了港式粵語和現代標準中文的文法和詞彙,又長期受英語影響,所以寫不出「標準」的中文來。再者,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香港作因為亞洲新崛起的四小龍之一,經濟起飛,香港人的自豪感倍增,加上香港由於政治上的原因,長期跟內地缺乏來往、交流和溝通,不但香港話作為粵方言的一個分支,有與漢語,包括粵語漸行漸遠的發展趨勢,香港的中文書面語也有與其他地域的標準中文漸行漸遠的發展趨勢。
由於港式中文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是在獨立發展,所以很多創新用法並沒有得到大多數中國人的認同,仍然不符合標準漢語的規則,離開了香港就成了只有少數人才會使用的錯誤了。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