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1/2018
【身體篇】別被醫療體制誤導!這些病根本不用吃藥?
葉子僑 Bella
葉子僑 Bella
八十後媽媽,美好生活主義者,身心靈健康顧
問。曾出版《任我帆遊南半球》、創辦過本地
手工肥皂品牌Bella Sapone 及社企「區區肥
皂」。現全職專注提醒自己時刻要記著愛,努力
成為一個更溫柔的女人。
Bella vita 美好生活
每周二更新
BBC(英國公共廣播機構)是永遠不會令人失望,因為作為公共服務機構,會花資源拍攝令人振奮的紀錄片,像 「The Doctor Who Gave Up Drugs」 和「The doctor who took kids off drugs 」這樣的片集,利用大眾媒體揭露醫療企業醜陋的運作。這套紀錄片的主持人叫Dr. Chris van Tulleken。
我看過兩集Dr. Tulleken 的實驗紀錄,他是一個真正的醫生,因為他把人類的健康放在經濟利益之上。他每一套片也需要兩三年才能完成。他會邀請一些需要吃很多藥物的病人來參與研究。而那些病人,在他的專業角度,是不需要那些藥物的。例如以下的三個例子:
1. 被確診患上過度活躍症(ADHD)的孩子
Dr. Tulleken 認為年幼的孩子,即使被確診患有過度活躍症也不一定需要吃藥。影片中他邀請了十個患上不同程度ADHD 的孩子,與一個荷蘭籍專門教導靜心的治療師來進行這個實驗。十次的靜心課程後,原本每天要吃幾粒藥丸的小女孩,數月之後已經可以完全不靠藥物來平衡情緒及保持專注。
2. 被確診患上牛奶過敏的嬰兒
Dr. Tulleken 發現,現在愈來愈多嬰兒被診斷出患有牛奶過敏症狀,然後就被醫生開出處方需要食用不含乳糖的奶粉。然後他發現原來很多關注牛奶過敏症狀的網上資源或組織,均是由奶粉生產商所贊助,甚至一些向醫護人員提供資訊的大型教育活動,也是奶粉商的市場推廣策略的一部分。
奶粉商的經濟支持,令這些公眾教育的內容失去獨立性,而且幫助這些活動演講的醫生也沒有在維護人的健康為宗旨的角度上作優先考慮。Dr. Tulleken 訪問了一位漠視醫生建議的媽媽去給孩子不含乳糖的奶粉,因為她發現了孩子濕疹的原因是來自其他原因,而最後她自己證明了孩子沒有患上乳糖敏感。
3. 被確診患上抑鬱症的青少年
原來青少年與成年人的腦構造是不同的。Dr. Tulleken 的專業知識告訴他藥物是不可能根治情緒病,因為每一個人對同一種藥物的反應也不一樣,然而除了藥物之外,其實有更多其他更好的方法去處理青少年的情緒病。像片中拍攝他如何協助一個十六歲的嚴重焦慮加抑鬱個案走出那個情緒的黑洞,就是離開她的房間,去做一點事情。片中,他帶了少女去參加野外治療(Wilderness Therapy)。原來鑽木取火,也能夠是一種治療。少女說能夠靠自己雙手可以生火,有一種莫名奇妙地的滿足感,使她的焦慮和抑鬱減少。
建議任何對此題目感興趣的朋友,自行尋找更多的資訊。雖然香港沒有正式的野外療法,但是也有一些機構會提供這些活動,自然脈絡是我的心水推介。
祝福大家!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