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4/2016
內銀的357
何謂357?
交行董事長牛錫明,總結了信貸大投放後的資產質量變遷規律,有個「357」效應,即3年出現不良,5年風險爆發,7年大量損失。
2009-2011年信貸出現大投放,2013年以來,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雙升,2014年不良貸款率平均達到1.3%,農行更逾2%,牛錫明認為,「357」效應仍在發酵中,未來幾年不良還將繼續雙升,仍會侵蝕銀行業利潤。
《江南時報》有文指出:
截至去年末,11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9,388.23億元,比2014年末增加超過3,000億元,增幅達48.72%,創金融危機後增幅新高。其中,工農中建四大行由於整體貸款規模較大,不良貸款餘額絕對水平較高。
與此同時,根據銀監會數據,自2011年四季度以來,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不良率連續16個季度反彈,不良雙升狀態持續整整4年。截至去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2,744億元,較年初增加4,318億元;商業銀行不良率1.67%,較年初上升0.42個百分點,明顯高於過去幾年的增幅。
標準放寬 壞帳情況或被低估
對於不良貸款的界定,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此前研報表示,中國銀行業對不良貸款的界定有所放鬆,壞帳情況可能被低估。
穆
迪給出的理由是,從十餘家上市銀行半年報來看,90天以上逾期貸款佔比較2014年上升了77個基點,遠高於根據官方數據計算的商業銀行總體不良貸款率增長。這說明,部分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並未被確認為壞帳,壞帳水平可能被低估。
事實上,外界近年對「不良貸款/逾期90天以上貸款」這個指標已經愈來愈重視。總的來說,這個比值如果低於1,就意味着銀行在某種程度上隱藏或延遲了不良貸款生成。
從11家上市銀行情況看,四大行該比值均大於1.1。其中,建行達到1.62。
股份行中,除招行將所有逾期90天以上貸款列入不良、中信銀行接近全部列入不良外,其餘股份行該比值普遍低於0.8,其中平安銀行僅為0.52。
除了在日期上有寬鬆外,還有個移形換影法,不叫呆壞帳,而叫關注類貸款,《證券時報》有文指出:
關注類貸款介乎正常貸款與不良貸款之間,再加上某些銀行為了讓不良數據更好看而把一些存在不良隱患的貸款搬到關注類貸款中的行為,因此,關注類貸款的規模及佔比也被視作判斷不良貸款走勢的前瞻性指標。
貸款增多 撥備壓力似有緩解
四大行中,工行關注類貸款增幅較為明顯,達到62.76%,遠高於其他幾大行,該行關注類貸款佔比亦上升1.46個百分點至4.36%;其他股份行中,關注類貸款餘額增幅最為明顯的是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及招行。其中,後兩者增幅均略高於58%;民生銀行關注類貸款餘額則較2014年末大增110.43%至755.47億元,關注類貸款佔比的變動幅度也在11家銀行中位列第一。
2016年的一季報就開始陸續登場了。4月20日晚間,平安銀行成為首家公布一季報的上市銀行,該行一季度實現淨利潤60.86億元,同比增長8.12%,相較於去年末10.42%的增幅有所放緩。一位證券公司研究員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平安銀行一季度的業績並沒有超過市場預期,銀行業營收以及利潤下滑已經成為一種既定趨勢,市場也普遍抱持一種較為悲觀的看法。」
資產質量下行已然成為上市銀行利潤下滑的最大因素,因此此前有傳言,撥備覆蓋率有望實行逆周期管理,也即監管層在研究下調撥備覆蓋率150%這一監管紅綫。招商證券表示,基於這一預期,上述銀行未來撥備計提的壓力有望得到小幅緩解。申萬宏源認為2016年若撥備覆蓋率指標未進行逆周期管理,則大行淨利潤增速將進一步下行至零以下。不過平安證券預期,雖然銀監會目前仍未正式下發有關撥備監管指標的放鬆指引,但預計大行還是會適當釋放撥備來維持季報不出現負增長。
後市難料 內銀長揸未必有益
不過,釋放撥備並不能成為上市銀行維持正增長的長久之計。在銀行資產質量正朝着惡化的方向發展時,撥備的釋放空間已經相當有限。普華永道中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主管合夥人梁國威表示:「銀行業的盈利壓力將繼續加大,利潤見頂,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而資產管理將成為一個新常態。此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由創新轉變為規範,銀行應與互聯網新技術更為融合,鼓勵更多的跨界合作,成功的關鍵是應思考如何利用新技術的特點,發揮『1加1大於2』的效應。」
散戶有的優勢是靈活性,可以一股不留,面對着內銀股的困境,散戶保命的一個做法是:有懷疑便退出。今時股市後市迷糊,長揸未必有益,有蝕要當機立斷,不要不理,怕理,局住唔理,而終至理無可理。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