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5
何為教育?
甚麼是教育?請看以下兩位學生的自白。名校是教Band 1學生?那麼教好Band 3學生的學校,是甚麼學校?這是值得教育界考量、考量的。
語言不合 降低學習動機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我是佛教筏可紀念中學應屆畢業生蔡長志。以下是我的心路歷程:
在小學的時候,我是一位成績卓越的學生,尤其是數學成績。因為母親覺得我是個出類拔萃及成績出眾的男孩子,於是母親便想我入讀稱為Band 1的英文中學,但我不想跟小學同學分開以及害怕獨自入讀陌生的學校,加上那時我對英文有種莫名的恐懼,於是心生抗拒。可是統一派位的結果卻不如我的所望,反而迎合了母親的期望,我被分配到一所英文中學。獨自進入一個新的環境,為我帶來的是不斷的失落及恐懼。
初次進入新學校時,陌生的環境及事物都給予我無形的壓力,加上自小膽怯怕事的我根本就不敢與別人溝通,更別說能夠交到一位新朋友。初次體驗英語教學後,令我對學習完全失去自信心,在課堂上我根本無法理解老師所說,由此令我未能依從老師的指示,更悲劇的是,有時候我不知道老師已經派發功課,因此經常因欠交被罰,就是這樣我對上學產生了反感,直到第一次考試,我完全沒有動力去溫習,最終所有科目全都不及格,這是我有生以來都從未嘗過。雖然我的數學科卻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可是這個結果最終都是給予我無比的失落感,令我更加無心上學,更嘗試開始在網絡遊戲的方式來麻醉自己,因為在網絡世界中令我感到現實中感受不到的滿足感、成就感以及存在感。
那時我經常在網吧流連,因此都結識了一群損友,每天我都在連網通宵達旦,同樣地因以上的情況,以致我的成績每況愈下。於是我的第一所中學不停以各種不同的藉口罰我停課,其後還要求我離校。在要求離校後,我每天都以打機「為生」,因為只有打機才令我感到有存在的價值,但是也使我的家人,尤其是媽媽每天都在擔憂,「望子成龍」,結果我帶給她的只是「一條網絡避世蟲」。
直到有一天,母親眼紅紅跟我說:「現在我還能夠養活你,但我不能永遠陪伴你身邊,在未來我過身後,那時便沒有人能夠再照顧你,只能依靠你自己,現在只有讀書能令你有個更美好的人生。」她的一番話觸動了我的心靈,我想了幾天便下定決心去改變,因此我在舊校的幫忙下,找到了現在就讀的中學——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合適環境 增學習信心
初時來到大澳佛教筏可紀念中學的時候一片陌生的感覺。可能是位於大澳的關係,路途太遙遠了,我入住了學校的宿舍,孤單的感覺更重,但為了改善,我只好硬著頭皮去嘗試自己的新生活。日子久了,自然環境令我感到無比舒適,加上以中文授課,在學習上我逐漸得心應手,沒有感到以往在英文中學時的壓迫感。
與我同班的同學大都是大澳原居民,他們十分率直純真,在老師的「吩咐」下,他們很主動照顧我,使我這個膽怯的人很快便與他們成為朋友,在這個友愛的環境下學習,我再沒有觸及網絡遊戲,因為在這裏我找到了我的存在價值以及對學校的歸屬感。其後我開始被老師邀請擔任義工,更甄選我代表學校參加校際數學比賽,至中四我還被邀請成為風紀總隊長,在透過老師的培訓以及多次的校外的義工服務及訓練,我初嘗成為一個獨當一面富有領導才能的人,多次帶領同學參與義工活動以及一些大型的慶典,從中領悟到大量做人的道理及處事的技巧。此外我還加入了學校的司儀組,每次有活動需要司儀時都會由我們擔任,由此訓練我的說話技巧及膽量。因為透過助人自助的精神,除了在活動上我得到成功感,同樣使我的成績有很大的進步,在各科的成績都晉身前三名,對比起以往大多的科目都不及格,實在進步不少。因此在這裏很感激在筏可的校長及老師真的給予了我很多不同發展自我潛能的機會,從不同的活動之中我漸漸拾回我的自信心,從膽小怕事缺乏自信的變到現在能夠在全校或不同大型活動面前發言,跟以往相比實在改變了很多。因此,每當有一些青少年因打機成癮而需要協助,我的舊校或新校的社工及老師們都會邀請我分享過去的經驗,希望透過經驗分享來協助他們改變思想,重新振作起來面向社會。
另外,我也曾經參加過各類不同的義工服務,例如:大澳鄉事委員會的大型活動(新春敬老嘉年華,中秋晚會等)、寶蓮禪寺的水陸法會、浴佛典禮、萬佛寶殿開光大典和覺光法師荼毗儀典和其他地區的長者義工服務。為各位有需要的人更努力地付出,發揮無私的精神。
感恩生活體驗 望承傳他人
一直以來我被老師無私的付出所感動,因此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老師,教育下一代作育英才,以生命改變生命,就如現在對我如親人的一位校長和兩位老師的用心用力教授我一樣,他們都以身教讓我知道教育別人、服務他人是改變社會的正面態度,固然我也感謝身邊每一位曾為我付出的人,當中包括寶蓮禪寺,雷賢達伉儷及林校監。今年我有幸得到民政事務署的多元卓越獎學金,使我能有幸達至我的理想,以生命影響生命,也同樣讓我可透過待奉他人報答曾經為我的改變而付出的人,這也是惲校長常教導我要施授相傳的待人道理,我也希望可一直保持這種精神。未來除了我要努力完成我的教育學院課程外,我也會好好學習英語,讓我將來為人師表時都能為一班在香港生活的南亞裔朋友服務,這也是因為現在學校也有一班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南亞裔同學極需得到幫助,使他們更易融入香港的大家庭,使社會更加和諧,各展所長為香港努力。
家庭巨變 頓失人生目標
我是佛教筏可紀念中學的應屆畢業生馮智誠,下學年我將會入讀樹仁大學中文系,為實踐自己的夢想努力。以下是我過往走過的成長之路,回望過去的不濟,我感激沿途曾鼓勵過我的人,也向昨天的我保證,我會汲取經驗,努力面前的人生。
我出生自一個清貧的家庭。家中有父母、哥哥和我。這本來是一個平實的家庭,一家四口,雖然清貧,但整整齊齊。當時的我成績良好,而且聽從父母教導,故自小也得到父母的疼愛。辛勞的父母給我的愛護,至今我未忘懷過。可是,不幸的事降臨到我的身上,在我六歲及十三歲那年,我的父親、母親相繼因癌症去世,家人四散。母親離開的那一刻,我覺得活著已無甚麼意義,更一度想了結自己生命。
本來我是就讀一所上水的Band 1學校,就是因為家庭的巨變,我開始放棄自己,不願上學,喜歡在街上流連。漫無自標的我在區內結識到一群不良分子,起初孤獨的我以為找到朋友,得到認同,人生好像有點意義。就是這樣混了大半年,起初早上我還有上學,但由於晚上經常在街上、網吧流連至通宵達旦,使我根本沒有精神上課,結果換來的代價就是遲到、與老師無休止的爭辯,最後只有被學校勸喻我離校。為了維生,我做過銷售員、侍應,亦住過龍屋。起初我於區內認識到的「朋友」都有找我,但當我失去工作時,需要投靠他們,他們就一一遠離我,我再一次受到打擊。這樣的生活,加上跟哥哥性格不合,結果我選擇了放棄自己,逃避現實。那時,到底我怎能繼續混下去呢?我也不知道。
忽然醒覺 以報父母之恩
有一天,像是物極必反,在谷底的我突然醒覺,我跟自己說:我要真的長大,才可報答在天上的父母。於是我開始聯絡親戚。結果在舅舅和嫲嫲之間,我選擇了投靠了嫲嫲,一方面可有容身之所,另一方面也可照顧年邁的老人家。
四年前,我決定搬到大澳投靠嫲嫲,經表姐的介紹,我入讀了她的母校——位於大澳的佛教筏可紀念中學。來到新中學後,起初我都是很不習慣,偶然都會和老師爭執,但由於這裏的淳樸校風和幽靜的環境,加上我有了經歷,人也長大了,我學習適應,而且漸漸,我被這裏的和諧的氣氛溶化了。過去憤世嫉俗的我,變成懂得慢慢觀察。我努力去接受現實,改變自己,賞試投入新的生活,專心上課,努力學習,願意表達自己的意見,服務學校、社區。雖然偶有情緒起落,但我也會努力克服。
在入讀了佛教筏可紀念中學後,我參與了不少的義工及課外活動,開始發覺其實身在社會中,絕不是一個人的世界,其實身邊有不少人士需要幫助,就如同從前的我一樣,於是我開始對社區義工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老師的推薦之下,我參與不同的義工活動,而且常常擔任司儀一職,在多次帶領同學參與義工活動以及一些大型的慶典後,我對人情世態有了深一層的體會,更感人與人情感交流的可貴。透過與人合作,協助籌備活動的過程中,我發展了領導才能。在其後的活動中,我多數擔任司儀,從義務工作中建立了自信,更開始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且,自我入讀佛教筏可紀念中學後,在很多老師及同學的幫助下,我的學業成績不斷提升,比起以前的我來說,實在進步了不少。
珍惜身邊人 望將歡樂笑聲傳播
將來,我希望成為一個唱片騎師,用大氣電波把歡笑傳給聽眾。我明白到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提升英語能力更為重要,同時,在我家中因為有一位年紀老邁的嫲嫲,過時過節我都會拉着手推車幫助家人「入貨」,我珍惜與家人的關係,更懂得珍惜與身邊人的關係。同樣地因為我學校的師長及同學對我愛護有加,只要老師和同學們需要幫助,我都會「兩脇插刀」去付出,不問甚麼,只希望成為對人有用的一個扶持者。面對過去,我願意以正面態度面對,展望明天,我希望服務他人。為了實踐助人自助的精神,凡我有能力、有時間可參與的義工服務,我都會努力完成,今日如是,將來也會如是,這是我的人生志向。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