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2019
香港灰沉
飯局中與一位在銀行工作的舊朋友討論,談及這些年朋友於工作中的所見所聞,看見金融界前線面對內地掘起的變遷,感受到今時今日的香港都幾灰。
朋友在一家國際銀行的企業部門工作,負責照顧大企業的融資處理,並非照顧一般街客。原以為朋友的銀行為超級大銀行,這類大企業的融資生意應該不大競爭吧。但原來競爭非常大,朋友的工作壓力亦不輕。
其中一個要素,這類國際大銀行,需要做足compliance,一些有關合規的審核,繁複之極。朋友形容為「做到噁」,一丁點程序出錯都不可以,因為過往數年被監管機構罰得太多,管理層都怕怕,因而對違規事件非常緊張。
反觀不少中資銀行,合規審核輕輕帶過,不用死跟規條,工作輕鬆得多。因此中資銀行自然轉身快,靈活多變,競爭力也提升不少。
回歸以來,銀行內部看到好明顯的變化。從前內地分行要做大生意,需要靠香港地區介紹大客戶進去,因為大客都與香港接觸。時移勢易,今天香港地區需要靠內地分行介紹客戶,因為相比之下,內地客才是大客。
在香港,每年有20億元營業額的企業可能已經算是大客。按這個數字,於內地,大概只能是一般中小企。一般來說,內地的大企業,每年營業額可達數百億元,甚至過千億元,香港地區,實在望塵莫及。
融資處理,其中一個方法是IPO上市集資。把企業放於香港股市IPO,按市盈率20倍、30倍左右吧,吸引力有限。內地銀行把企業在內地IPO上市集資,會向客人推銷集資定價是市盈率150倍,甚至300倍,而真的能做到,香港市場又是沒法比。
IPO市盈率可以推得這麼高,主因有一大批大媽不問價去炒股票。今時今日,香港市場不會這麼瘋癲,股民比較理性,這是比較好聽的說話。然而,作為企業融資地方,香港股市的能力被比下去。
在內地企業眼中,香港市場還有價值的地方是用之來走資,若能成功把企業在港上市,之後施財技,如發新股、配股集資,甚至派息等操作,就能合法把內地資金抽調離中國。這有何好處呢?你懂的。
不少人形容今時今日內地股民的水平有如70年代的香港股民,當年香港有一支表明沒有業務的「香港天線」,上市後短短數星期時間可以炒升數十倍之多,成為一時皆話。如今回看內地股市情況,出現這樣的事件一點也不奇。
據觀察,這一代內地人的心態多為機會主義者,希望把握中國經濟崛起的機會,炒樓、炒股、創業上位發達。香港人,面對這情況,應如何把握機遇呢?灰沉悲嘆之餘,值得深思。
網址連結: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