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1/04/2011

我有一種點石成金的法術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潘少權

    潘少權

    資深傳媒人,為香港免費報章《晴報》創刊總編輯;曾擔任美國《讀者文摘》亞洲區中文版總編輯,負責香港、內地、台灣和東南亞出版工作。此前,在職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時為《經濟日報》副總編輯,兼任經濟日報出版社副社長,並主編《ezone》和《置業家居》等雜誌。他又是多本暢銷書,如《九七日誌之當年今日》、《駕車郊遊指南》、《百年智慧•管理經典》、《一分鐘管理》的作者。曾在中資、華資、歐資和美資公司工作,閑時外遊,喜歡讀書。

    辦公室政治

    本欄每周一更新

  多年前,去台灣出差,認識了一位人氣女作家吳淡如,她給我說了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喜瑪拉雅山下的一條小村落,來了一位老人。他雙目炯炯有神,童顏白髮。他跟村民說︰「我有一種點石成金的法術。」

 

  這條村落裏的人都過著非常貧窮的生活,一聽到有這樣法力無邊的仙術,怎會不著迷呢?

 

  但老人說︰為了得到這法術,你們要把家裏最值錢的東西交出來作學費。村裏人一聽︰很合理吧!於是他們七拼八湊的把家裏最值錢的東西拿了出來。

 

  老人把帶在身邊的一個小木桶打開,隨便在地上拾起幾塊碎石放入桶內,再蓋好。然後對著木桶唸了一串咒語,再打開木桶的蓋,裏面的石頭都變成了黃金。


  所有人都呆住了,又相信又詫異。怎麼可能呢?他們都央求老人教他們點石成金的法術。老人收了學費,教了他們唸咒語。


  待所有人都背懂了,老人說:「等明早日出時分,你們的法術便生效了。不過,我要提醒你們,就是在唸咒語時,你們千萬不要想起喜瑪拉雅山的猴子啊!」

 

  村裏人都笑說︰怎會呢?

 

  但老人仍對大家千叮萬囑︰記著永遠永遠不要在唸咒施法術時,想起喜瑪拉雅山上的猴子。

 

  千百年過去了,這條村落的人仍每天日出時對著木桶唸咒語,努力地想點石成金,很努力地不要想起喜瑪拉雅山的猴子。

 

  千百年過去了,他們亦沒有說老人說謊,因為他們每當唸咒時,總是想起喜瑪拉雅山的猴子。

 

  吳淡如說我們的腦海裏也常有這些猴子。

 

  「唸咒語時,千萬不要想著喜瑪拉雅山的猴子啊!」這句話像咒語般植入了村民的腦海中,成了他們的心魔。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有隻喜瑪拉雅山的猴子在我們心中。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一個萬試萬靈的實驗。

 

  給你一個沒有雀鳥的鳥籠,在一定時間內,你一定會買一隻雀回來。

 

  參與實驗的人都說:不可能。他們相信人會控制自己,不明白為何人會因為一個雀籠而買一隻雀回來。

 

  心理學家給參與實驗的人送上一個漂亮無比的雀籠,又規定他們放在甚麼地方。起初,那些人都若無其事地對待這個實驗。

 

  但日子久了,許多人都真的買了雀鳥回來。

 

  心理學家很高興,而參與實驗的人亦很佩服他,但他們並沒有要求心理學家解釋為甚麼會這樣,因為他們全都因為同一個理由而買了雀鳥。

 

  原來心理學家要求他們把雀籠放在辦公室的當眼位置。這樣每個走過的人都會問:「你的雀鳥呢?死了嗎?」

 

  參與實驗的人各有不同的答案,例如根本就沒有雀鳥等,諸如此類。但問他們的人總會加上一句:「那要一個雀籠來幹甚麼?」

 

  這些人最後都買了雀鳥回來,以避開別人的追問。

 

  心理學家的解釋是:「買一隻雀鳥回來比向不同的人解釋一個鳥籠為何沒有雀鳥容易得多。」

 

  在現實世界裏,我們心中除了有喜瑪拉雅山的猴子外,腦裏還有一個鳥籠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宣布垃圾徵費暫緩,未來將繼續推廣回收及減廢,你認為幾時先係垃圾徵費嘅時機?►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