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2019
推動創新科技 冀吸納海外專才
政府昨日發表施政報告,推動創新及科技相關政策,當中涉及智慧城市發展及吸納科技人才等。智慧城市聯盟會長楊全盛認為,政府推動不同的科技發展時,應顧及落地應用及推廣,令市民明白和接受。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則認為,政府在科技發展政策上遲緩,政策亦未有以人為本,光追求硬件增長難以推動香港智慧城市發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在創新及科技相關政策中,政府的首項政策,是擴大「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的適用範圍,至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園區以外的公司,以及涵蓋新的科技範疇。
初創投資減 宜培訓本地人才
智慧城市聯盟會長楊全盛(資料圖片)
楊全盛認為,此計劃無疑有助本地科技初創企業紓緩人才短缺問題,尤其電競人才。可是,他認為現時科技初創最大問題,是經營困難及投資減少。莫乃光指出,政府此刻擴闊人才入境計劃並無幫助,「現時根本難以吸引人才來港,而政府應着眼於本地人才培訓。」政府應與企業合作,加強本地人才培訓及轉型,以完善配套吸引本地人才。
施政報告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有助初創企業紓緩人才短缺問題,惟人力成本太高。
莫另指,創新科技發展必須以人為本,而非只着眼於智能燈柱等硬件,「以新加坡為例,當地政府會為中年人才提供各種就業支援,如轉型培訓,提升競爭力。」早於2017年,新加坡人力部已探討哪些工作和技能將會遭淘汰,從而通過培訓課程,幫助相關員工投入新工作崗位和行業,避免他們失業。當時,新加坡人力部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已表明,由於新加坡人口老齡化,企業需包容年紀較大的僱員,才能吸納更多人才。
除了人才政策,施政報告亦提及有關智慧城市發展等項目,包括優化智慧城市服務、建立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政府服務平台「智方便」、引進機械人科技、以及籌備成立智慧交通基金等。莫乃光直斥,政府過分追求科技硬件,卻未有向市民公開透明地解釋硬件的用途和發展藍圖。「政府近年斥資在不同的大型智能城市發展項目,猶如不斷買新玩具。」他建議,政府應先發展讓市民受惠的項目,如提供政府服務電子付款、建立公立醫院排籌系統、康文署租場智能化、派發4,000元手續亦應智能化。
令市民受惠 法規需跟上科技
楊全盛另稱,政府發展智慧城市,必須讓市民明白推出不同硬件和軟件時,背後的應用是怎樣為市民帶來便利;他直言,政府推行數碼服務平台,並非單單推出新系統般簡單,「今時今日要市民掌握新平台並不困難,數碼平台只是工具,服務流程上的新改革才是重點。」除了流程外,政府亦須更新相關法規,方能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談及施政報告中有關修訂測試自動駕駛車輛所需的條件和配套,楊全盛坦言,政府早應推出相關測試。他擔心即使政府鼓勵自動駕駛車輛發展和應用,在法規上卻未能跟得上。「當年政府推行數碼聲音廣播,可是車主在車內安裝數碼收音機,或播放影像時,竟有可能違法。」政策和法規能否配合創新科技,不但影響市民應用,更可能延遲企業將技術在港推出。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