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2022
俄國強硬回應挑釁,國人不必羨慕
近日媒體廣泛報道,面對西方國家在俄國與烏克蘭爭端上步步相逼,普京陳兵俄烏邊境,大有不惜為之一戰的氣概。另外,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爆發的政治「黑天鵝」式的騷亂,普京又是充分利用與哈薩克斯坦已有的反恐合作協議機制,「合法化」地出動特種部隊進入該國,成為支持該國對付騷亂的最大靠山。一言蔽之,這是兩線作戰!如此兵家大忌,普京照做不誤,至少在哈薩克斯坦的行動是成功了。
(CNS資料圖片)
韜光養晦主旋律,起「慕俄心理」
無可否認,有很多國人近乎熱情地欣賞甚至頌揚普京這種行事風格和所謂的俄羅斯戰鬥民族,似乎他們總是最強硬回應美國和西方的挑釁。其實,國人這種「俄人必然強硬論」,恐怕更多只是心理學上提到的「移情Transference」作用。中國自80年代後期中越西沙海戰和邊境戰爭之後,30多年來未曾打過仗,與周邊國家的領土領海衝突,也是沒有使用過武力,韜光養晦是主旋律。因此,當俄國普京展現強硬作風時,其實旁觀的中國人無意中對他和俄國產生羨慕,恨不得中國也能事事強硬與亮劍。中國該不該強硬亮劍,這另說。但國人這種「慕俄心理」漸成定式--總是預期俄國會走強硬路線。
但是,筆者卻認為,完全不必羨慕普京與俄國,他們的「連場強硬show」,看上去很爽,但背後卻隱藏著深刻的無奈--巨大的地緣戰略壓力和選票主導的政治體制,造成普京不得不持續追求炫耀式強硬政治,以維持個人政治魅力與權威,從而保住源於一人一票直選的權位!對上一次2018年俄國總統大選,普京得票仍是七成五的壓倒性,但2021年杜馬大選,與他關係密切的統一黨只得不足五成選票,加上反對普京的有組織力量仍舊存在,普京的政治壓力並沒有減低。更何況,西方國家持續對俄國實施經濟和金融制裁,俄國的經濟和民生雪上加霜。
以普京之智慧,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國需要改善經濟產業結構,減少對出口能源初級產品的依賴,培養民族企業的實力與品牌,發展更加多元化的產業,讓民眾福祉是建立在一個更健康健全的成熟經濟體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依賴能源與軍火出口以換取進口生活用品所必需的國際硬通貨這種空洞的福利社會上。他當然知道!但他所面對的制度約束條件,使他不得不追求短期行為,同時也沒有甚麼誘因去做長期才能見效的改善經濟產業結構的行為。何況他從政以來所面對的地緣政治環境,也使他幾乎無法獲得像中國那樣的發展所需的外部穩定環境。俄國和中國都必須面對美國,但美國對蘇聯解體和民主轉型後的俄國,似乎比對仍然保持原有政治體制的中國,不見得更加寬容。
俄國明明已經落實了比美國總統選舉更具直接民主色彩的體制,但美國和整個歐洲就是不信任俄國北極熊,氣得普京曾經怨言:「你們還想我們怎麼做?」基督教有一派叫做「聖經無謬論」,美國和歐洲卻對俄國似乎抱持一種「俄國無善行」的偏執,兩者內涵與關注點當然不同,但心理現象的性質是一樣的。俄國不僅要面對美國的制裁,北約東擴的地緣戰略壓力,還要面對部分前加盟共和國們的仇俄心態。在這種強鄰壓逼、舊親反目的環境下,一會兒部署戰略導彈防禦系統,一會兒鬧齣顏色革命,一會兒更爆發少數民族獨立和恐怖襲擊,一會兒又來一場充滿敵意的鄰國政治騷亂。普京怎敢示弱應對?韜光養晦意味著「掉票」--失去支持而下台。可強硬應對,又面臨持續不斷的西方制裁,不僅對進出口構成嚴重打擊和干擾,甚至連在國際金融領域作貨幣清算都受到歧視性限制,還談甚麼促進長遠經濟發展!
普京決策,兩難困境下別無選擇
放軟,則(政治)亡身;強硬,則(長遠)亡國。普京和俄國所面對的這種兩難困境,有甚麼值得中國人羨慕的?作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把俄國在冷戰後至今所面對的地緣環境類比到中國,則相當於中國現有的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全部「獨立」,並在「獨立」之後仍然與剩餘部分的中國存在領土糾紛。更有甚者,美日韓印越等所有中國的地緣對手,都在新「獨立」的「國家」領土內有駐軍和設立導彈系統。在這種可怕的地緣環境下,當然要強硬應對,但這種「強硬」值得我們羨慕嗎?
很多時候,人們以為的那些所謂「最優」和「強硬」的英明決策,其實都只是別無選擇、形格勢禁的無奈抉擇而已。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