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0/2015
政治厚黑學
我常對同事及學生說,學生在大學多學到一些本領自然是好的,但就算甚麼也學不到,只要懂得邏輯與科學方法,也算不枉此行。邏輯使我們思想清明,科學方法要求我們事事講求證據,並對之仔細推敲,二者都可助我們洞悉世情,不為人所惑。
我在芝大的一位師兄,香港著名的哲學家李天命是邏輯高手,他有能耐把正確的思想方法通俗化廣播人間,成為一整代人的思想導師。他早年已退休,過著優哉悠哉生活,但或許是因為對近日社會中層出不窮的集體思想謬誤看不過眼,重出江湖,稍現俠蹤,在網上批評了幾句港大學生會會長的欠缺誠信、邏輯錯亂,又告誡那些政治BB「政治對決決於實力」,並自稱「不親共,但頗敬共,同時敬而遠之」。
李的父親是國民黨人,敬共是因為現在是近代以來國家最興旺的時期。他所講的種種全都是言之有據,無可辯駁的說話,但我們也不用訝異,他立時便在網上及某些報章中遭人圍攻。但圍攻又有甚麼用?只要他是錯的,一個人把他的錯點出來便已足夠,若他是對的,一千個、一萬個星宿老怪的徒子徒孫加入吶喊,也不會使到蕭峰有任何損傷。
難覓理據破綻 只好從中抹黑
在攻擊李天命的事件中,我們大可看懂一些反對派媒體的策略。這些媒體常意圖虛構一種形勢,使港人誤以為思想界與學術界中絕大部分人都支持亂港活動。這與真實情況當然誤差巨大,所以若有知識界中人說出這些媒體不想別人聽到的話,便必須按照不同情況使用不同策略對付之。李天命名氣太大,粉絲無數,他的巨著《李天命的思考藝術》據說出了60版(未計內地版),他站在反對派的對立面,是他們的重挫,不能不理。但在理據上與李相鬥,只是自取其辱,所以最佳的策略便是抹黑。不過李的形象超脫,無利益糾纏,抹黑欠缺內容,無計可施之下,竟有人想出他是「撞了邪」,見此「論據」,如何不使人捧腹?
抹黑方法可因人而異。盧寵茂有腿患,數月前他被人弄跌,便說他「插水」,有醫生證明他真的受了傷後,反對派仍不知收斂,學生會會長及一些有頭有臉的人卻訛稱他「因為陳文敏沒有問候他,所以不支持陳當副校」,有支持陳的港大教委會委員已證實此乃學生的謊言,盧並無說過此話。由此可見,既然盧是名醫、名教授,找不到攻擊他的理據時便大可採用斷章取義,移花接木的厚黑學伎倆。
缺乏發言平台 被輿論圍攻
對付港大教育學院李輝教授的方法又稍有不同。李輝做足功課,在《城市論壇》中指出陳的學術成就不夠。但他的母語不是廣東話,在面對公眾時經驗不足,說自己論文的「影響因子」比陳的大200倍,立時有人以為抓到他的痛腳。我翻查過李輝出版紀錄,幾可斷定他並不是說自己的「影響因子」大陳的200倍。李搞教育,會十分清楚「影響因子」只是衡量刊物之間的影響度,而不是量度不同學者影響力的指標。「影響因子」與學術刊物地位之高低有極密切關係,嚴肅的學者都希望將自己的論文投到學術地位高(「影響因子」也高)的刊物,論文一經刊登便自聲名大噪,只有沒能力被這些刊物接納論文的人才會故弄玄虛,貶低「影響因子」高的刊物,但沒有文章在這些刊物刊登,其學術前途也會困厄。李輝的文章有些的確在「影響因子」較高的刊物刊出過,比陳文敏發表文章的刊物「影響因子」真的大上200倍,不過,因學科不同,這種比較有人會視為不公平,但因差距太大,也不算太不公平吧。反對派對付李輝的方法是製造稻草人,即「明屈」他,欺他沒有強大的發言平台,要把他打得不得翻身。
不斷的攻擊對手也會有反效果,使市民感到原來知識界有這麼多人持有與反對派不同的意見。廖栢偉是前中大副校長,大學運作熟悉之極,他又已退休,並無個人利益考慮。他寫過篇文章解釋港大校委會的運作,並指出學生的不當。這篇文章影響很大,反對派難以找到批評他的理由,便惟有「冷處理」他,除了說他不明世事外(誰會比他更懂大學的運作!),便絕口不提他。栢偉對別人不攻擊他,似感到十分失落,我惟有告訴他,是別人怕了他才這樣做。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