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2014
香港政治只應走中間路線
過去四、五年,我關於政治制度與香港民主發展的觀點,一直都有一條主要脈絡,即民主制度有優點也有缺點,但若要它運作良好,其中一個必要條件便是社會不能被撕裂。代議制民主本是使社會爭拗盡量局限在議會中的制度,大大減低社會各種運作成本,有利國民騰出時間精力搞生產,但若社會中有嚴重對立族群,如台灣藍綠陣營,或一些國家的種族或宗教衝突,民主制無力化解這些衝突,其正面效用便被大大削弱。
佔中早前選出3方案,圖為發起人戴耀廷。
族群嚴重對立 民主難化解
從以上觀點容易得到一個推論,若要香港保持繁榮穩定,便須讓中間路線主導政治局面,否則大家都各自被綁在互撞的戰車上,大事不妙。
上周二「佔中」的所謂「商討日」出現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鬧劇,事緣佔中搞手一直自稱反對篩選,但卻自己篩選出15個所謂符合「國際標準」的選舉方案,再交由二千多「自己友」投票,再從其中篩選3個方案出來。過程中又有本來應無資格參加這些投票的激進團體支持者拉隊搞局,投票結果據說被騎劫,一些泛民政黨考慮割席,有報章評論也認為泛民鴿派、鷹派應劃清界線。
此等評論有正確的一部分但也有很大的錯誤,正確的部分是泛民中間派的確不應與喜歡走旁門左道的激進派合流,而應確立自己的中間路線,並大力推動。所謂中間路線在今天的香港應包含幾種原素:第一是崇尚法治,反對違法活動。佔中因為違法,所以一直得不到香港主流民意支持,更遑論授權,佔中支持度只有25%左右,反對的卻有六成多,由此可知佔中絕非中間理性路線。第二是支持產權,使香港的自由市場能良好運作。第三是支持普選,但卻要同時明白,民主只是一個有利於把不稱職官員在下場選舉中踢走的機制,沒有哪一種選舉投票制度沒有缺點,投票結果也永不可確知是否有反映真實民意。不理社會歷史現實,不肯循序漸進而只死抱著所謂公民提名教條的,只是幼稚思維,不利民主發展。
激進思想騎劫佔中平台
上述報章評論也有錯誤的部分。佔中平台是否在商討日的投票中被激進社團所騎劫?我看未必。這次投票有二千多人,但別人發動來搞局的只有幾百人,從選舉結果看來,就算沒有這新來的激進分子加入,結果也是差不多。由此可知,參與該次投票的佔中死士,根本不會願意走中間路線,所有溫和方案都沒有興趣。佔中死士與不請自來的激進分子,根本是同氣連枝,只是包裝各有不同。騎劫一詞可能誇大了。
佔中理念抄襲自佔領華爾街,後者又哪能視作中間理性活動?我的讀者都應知道,我一向認為佔中是不道德的活動,因為它在沒有人民授權下損害一些無辜者利益,而又不打算賠償損失。加上它是犯法的,一直得不到香港大多數支持。由此可見,支持佔中的,雖不一定本人不道德,只是沒有把問題想透而已,但佔中行動卻是不道德的,其死士在香港的政治光譜中已屬極端分子,與大多數港人格格不入。
兩個有關的激進團體雖不一定能騎劫佔中平台,但這平台卻可能早已被激進思想騎劫。若佔中發生,主事人根本沒有能力控制很可能出現的暴亂。泛民中間派若再用此平台爭取他們的普選版本,只會事與願違,堅強地走中間路線,才是對香港民主最有利的做法。
轉載自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