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2017
落實施政 做好房策醫療
特首梁振英今天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無論會否繼續有前瞻性,港府今後施政,在不同的範疇,似乎千頭萬緒。其實,在餘下時間,集中做好民生兩件事︰房屋與醫療,現屆政府就已功德無量。
政府施政,無財不行,正如陳茂波也稱市民對財政盈餘的運用,都抱有期望,甚考財政司司長的功力。至於市民期望盈餘用來大幅派錢,還是「少甜」「派糖」,社會可以討論,但筆者就一直希望,盈餘可以分配到4大用途上︰投資、教育、醫療及房屋,全是在恒常開支預算以外的特殊撥備。投資,像「未來基金」,旨在替公共財政開源;教育,是對未來人才的投資,是支援下一代向上流動的必要措施。今天筆者只集中談大部分港人都認為急需解決的房屋,以及為應對人口老化的醫療兩大問題。
房屋方面,無論是樓市炒賣、市民置業、濫用公屋等問題,都是由樓宇供求失衡、土地稀缺所造成。去年底,政府公布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維持46萬個單位,公營房屋佔28萬個,私營房屋18萬。不過,以目前土地可供建屋的面積,即使順利完成所有公營房屋項目,落成量也僅23.6萬個單位,尚欠4.4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可想而知,港府定要積極覓地、闢地、造地建屋。
香港住屋問題嚴峻,供應少之外,炒賣是誘因;筆者一直主張公營房屋「只租不賣」,政府若已有地在手,就必須加快取得撥款建屋。構想中,這類質素比現時公屋質素較佳的「中產屋」類似新加坡的組屋,住戶只有租住權而無業權,不可參與像現時居屋「六合彩」般又住又炒的遊戲。
若港人暫仍難改變置業概念,短期內,這類中產屋可供買賣,但只可以建築成本價,售予合資格的準買家,因為這些是公共資源,政府沒有義務讓這些業主透過炒賣以致富。
醫療方面,港府2008/09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已預留了500億元儲備支援醫療改革,但醫保從未動用過,後來擬撥其中100億元設投資基金,用回報來推動公私營協作計劃;100億元用於自願醫保扣稅優惠及建中大醫院;另100億注資醫保的高風險池,餘下200億元則交回庫房作一般用途。9來年,最少有逾百億財務資源,為何不用?新建、擴建公立醫院、加病床等硬件的增設,為何又不加快落實?
若「施政」只停留在「報告」層面,雖有政策和財務資源,但不切實執行,便又會走上10多年前「決而不行」的老路。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