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4/2016
逆境自強 創新造福社群
有一位肩膊以下癱瘓的病人成功研發出聲控床,以改善自己及同類病人的生活質素。他的故事不但說明了創新要為人服務的社會意義,還印證了港人那種「堅持便能突破限制」的精神。
本港的癱瘓病人為數不少,如果能有創新發明助他們改善生活,政府及市民都應大力支持。
原本從事冷氣維修的阿建因意外而癱瘓,他出院後重新振作,努力訓練之餘,有感於家中輔助儀器的不足,他連自行坐起來也有困難,於是花了3年時間,研製出聲控床,以聲音控制床的升降,包括腳和背部位置,以至整張床的升降及前後傾斜,都可調校,從而改變病人坐姿。
阿建的創新不是為生活錦上添花,而是為生活在困難中的人解決問題,雪中送炭。大部分人都不會反對創新為事物增添色彩或美感,但美感見仁見智,反而不及一些對人,尤其是肢體傷殘人士實際有用、生活有幫助的設施或儀器來得更有價值。
借用古人判斷文章優劣的標準來衡量一件事情的價值,「獨觀謂為警策,眾睹終淪平鈍」(梁朝。鍾嶸《詩品》),即是創作或任何工作的價值都不應只以自己的標準(「獨觀」)判斷,而要經得起其他人(「眾睹」)的審定,以現代的標準,它就包括社會效益和市場需要。
本港「身體活動能力受限制」的人士約32萬人,佔總人口約4.5%;另近58萬名殘疾人士中,60歲或以上人士佔近7成,約40萬人,社會有需要為這群老弱兼傷殘的人士提升生活質素。以阿建的聲控床為例,它有助癱瘓病人日常自行坐直、伸腳、仰卧,而不再要人協助,這有助他們重建自信,更有尊嚴地生活下去。即使不是癱瘓病人,任何行動不便或活動能力有限制的人都可受惠。推而廣之,聲控以外,頭控、指控、眼睛控制等,都必能針對個別人士需要而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阿建也已成功改裝了頭控自動輪椅,更考慮為視障人士研究自動偵測障礙物的裝置。一套像鐵甲奇俠的盔甲,對癱瘓病人都會是福音,而這些創新都有其社會意義。
阿建的創意固然從生活中得到啟發,創新的裝置得以成真,可能與他做冷氣工程的背景有關,但過程中,他的毅力和堅持相信才最重要。在逆境中不氣餒消沉,奮發向上並不容易,即使有多少支援,還不及自己自信、自強。
既然香港有數十萬名「身體活動能力受限制」人士,加上人口老化,阿建這類不幸於後天癱瘓的人士就更能發揮他的角色,因他更能體會並表達傷健人士的簡單生活難題和需要,例如上廁所對他們都是個難題,政府相關部門及社福機構,包括創科局,都應多聽取並支援阿建的創意創新,才可以支援有需要人士,真正造福社會。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