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6/2021
非本地專科醫生獨立認證 質量兩全其美
政府在本月上旬於立法會展開《2021 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首讀,改革建議雖令人鼓舞,卻也只是開端。社會各界需繼續密切討論細節,確保香港能善用是次立法的寶貴機會,為本地醫生供應加大開源。
例如在現時已刊憲的草案上,雖有清楚列明特別註冊委員會的設立及職能,包括訂定非本地醫學院頒授的認可醫學資格名單以確定申請人的本科醫學資格;然而在專科資格批核上,現時建議偏向由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醫專)處理,細節亦從缺。我們最新發布的研究顯示,在此安排上絕對仍有斟酌的空間。
參考新加坡的做法,當地政府授權獨立專科醫生認證委員會,負責制定和執行非本地培訓專科醫生的認證資格,與負責本地培訓的專科學院分工明確。該獨立專科醫生認證委員會對加入專科醫生名冊的申請提供多重途徑,例如:
- 持有英、美、澳、加、和香港認可專科資格、或
- 在歐盟第93/16/EEC指令所列院校受專科訓練,並達到指定專科工作年數的申請、或
- 未獲指定地區專科資格,但在受訓地區有規模的公營醫療機構累積一定工作年數,並獲新加坡同儕肯定其專業成就。
這些安排富彈性,循多方面驗證申請人的專科執業能力。一清二楚的申請程序和要求,與本港現時對非本地醫學資格含糊不清的認可準則亦大相徑庭。
吸納充裕優秀人才 政策需同時確保「質」與「量」
資歷不只取決於「一張沙紙」,更多的是實戰經驗和同業口碑。要準確地鑒定申請人的專業質素,張弛有道和多角度的評核制度至為關鍵:一方面能為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質素把關,另一方面亦能改善本港現時艱澀的申請關卡,避免因不合時宜的程序,令合適的申請人打退堂鼓。
除了為草案提出的「特別註冊」途徑設立特別註冊委員會外,我們相信本港亦會受惠於成立一個新的獨立專科醫生認證機構,集中資源專門負責審核、認證可納入專科名冊的專科培訓課程及專科醫生;與醫專相輔相成,讓後者能主力負責本地延續醫學教育、專科研修執業及醫學研究。
我們亦建議獨立認證機構應包括國際專家成員,並承諾讓申請審批過程變得更透明而迅速,助有意的合適海外申請人盡快來港就業,服務廣大市民。(詳情可參考團結香港基金《增加人手 優化制度 縮短輪診時間 紓解醫療鬱結》研究報告 —— 建議4)
本地醫生數目下降,人力資源短缺亦非一朝一夕。我們的研究團隊將繼續緊密跟進本地醫生嚴重短缺的弊病,博採群議,透過不同政策建議拆牆鬆綁,期望本港醫生比率能盡快「止跌回升」,避免令市民延誤改善健康良機。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