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7/2018
解決「漂綠」疑惑
綠色債券在巴黎協議之後如雨後春筍一樣,發展迅速。2017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量達到1,550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了78%。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國際社會都擔心綠債會否被利用作「漂綠」的形象工程,即是項目與環保無關,甚至破壞環境,或被用作「一點綠」的項目,即整個項目只有少部分與環保有關,所以國際間對於綠債審查或認證過程愈加認真。現時全球較為常用的綠債標準是《綠色債券原則》及《氣候債券認證》。
《綠色債券原則》要求債券籌集得到的資金需用於綠色項目上,並要清楚說明項目遴選、資金管理的方法,及每年報告。現時大部分的綠債都是基於這個原則發行。發行商亦會聘請獨立機構作諮詢,以及審查綠債是否符合該原則。
另外這個原則亦衍生出其他綠債認證,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的《氣候債券認證》。《氣候債券認證》要求發行商分配至少95%的籌集資金於綠色項目上,而綠色項目亦有嚴格分類,如太陽能、風能、鐵路、低碳建築等13個分類,每個分類都有特定的環保要求(註1),不符合要求的都會被拒。
在2018年上半年,成功獲得「氣候債券認證」的綠色債券總值約97億美元,但不是每一個申請都可以成功獲得認證。單單在2018年4月至7月上旬期間,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就拒絕了總值約101億美元的申請,亦即是被拒絕的債券價值比成功的還要多。
資料來源: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在被拒絕的債券當中,有35% (以價值計算) 是來自中國內地的機構,比其他地區都多。而這些內地機構債券被拒主要有3種原因:接近49% (以價值計算) 是因為透過債券所得的資金有超過5%用於營運上;41% (以價值計算) 是因為不符合「氣候債券認證」的分類;餘下的約10% (以價值計算) 是因為資料不足。
資料來源:氣候債券倡議組織
所以,成功獲得「氣候債券認證」的綠債是「漂綠」或「一點綠」的風險,遠比其他純粹標籤自己為綠色的債券低。
資金缺乏是綠色項目常見的問題,綠債作為資金渠道可以令綠色項目持續。但樹大有枯枝,難免有人會混水摸魚,要令市場健康發展,保障真正綠債的發行人、投資者,以及未來全球的環保進程,可信的審查及認證過程充當著一個重要角色。
註1)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現正研究其他9個分類的指標,例如水力發電、農地、林木等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