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4
晴報:旅客過多 憂民怨爆煲
政府上周發表報告,預測三年後訪港旅客人次逾7000萬,至2023年更超過一億人次,建議加建酒店等硬件配套。學者指報告忽略市民接受能力,現時多區已因旅客眾多,造成民怨,恐社區的負面情緒隨時爆煲!
為了迎合內地旅客的喜好,旅遊旺區開滿藥房、珠寶店及連鎖店,大街小巷都擠滿遊客。(資料圖片)
自從開放內地自由行來港,旺角、尖沙咀等旅遊旺區每日都擠得水洩不通。近年這些情況更蔓延至其他地區。
旅巴擾民 北角重災區
傍晚時分,原本四線行車的渣華道,因兩旁泊滿旅遊巴,迫使途經該處的車輛擠在中間兩線行車,導致交通阻塞。
北角碼頭是旅客「重災區」之一,他們欣賞完維港美景便湧出碼頭,浩浩蕩蕩步行到大街登上旅遊巴。記者上周四傍晚到場視察,逾十輛旅遊巴佔據着一條行車線等客,嚴重阻塞交通,更阻礙巴士及專線小巴上落客。
在附近經營鞋店的陳先生坦言,近半年該區多了許多內地遊客,但對生意毫無幫助:「他們等車時會進來坐,但從來不買東西。」酒吧經理阿豪則指,旅遊巴等客時經常不熄匙,影響空氣質素。亦有餐廳經理炮轟旅客常借廁所,令他們不勝其煩,且阻礙食客出入。
街坊怨物價被推高
東區區議員郭偉強指,平均每月接獲一至兩宗街坊投訴,不滿旅遊巴及內地旅客阻塞交通。他指附近的國賓商場有酒樓專門接待內地團,旅客逼爆路面,「傍晚時一團接一團去食飯,200多人逼在行人路,有些人被迫行出馬路,致人車爭路。」
去年灣仔駱克道亦曾被旅遊巴及內地旅客攻陷。灣仔區議員鍾嘉敏指,高峰期旅遊巴泊滿街,令該區經常塞車。不少街坊亦投訴旅客過多,區內小店都變做藥房及珠寶店,推高物價,昔日吃一頓飯只需20多元,現已升至40、50元。
作為水貨客集中地的北區更不在話下。北區水貨客關注組發言人梁金成怒指:「每日返工及放工,每個火車站閘口都有30多人排隊,月台周圍都是水貨客在分貨,上水甚至香港,根本容納唔到咁多旅客!」
除了小市民及商戶怒吼,處理遊客出入境的入境處職員亦做到「無停手」。入境事務主任協會主席倪錫水稱,福田、落馬洲,羅湖及深圳灣口岸是重災區,職員每小時平均處理逾120人的入境程序,有時連上廁所也沒時間。「同事精神壓力大,病假都請多啲!」
現時每年五千多萬人次遊客,已令大街小巷逼爆,難怪外界質疑「彈丸之地」如香港,是否有能力承載一億人次的旅客。
分流不善 加劇排外情緒
面對未來旅客人數趨增,政府雖提出在口岸、交通及旅遊設施等硬件去配合,卻忽略在市民接受能力上落一工夫。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黃克競)酒店旅遊及服務學系高級講師黃家榮認為,內地旅客逼爆景點及水貨客問題,已增加港人對內地旅客的負面情緒,如未能做好旅客分流,社區反抗情緒將加劇,類似「光復上水」等民間抗議行動,不排除會在其他地區「翻版」上演。
他以威尼斯為例,指當地曾因旅客人數劇增,衍生交通及污染問題,不少居民撤離家鄉。當地政府透過改善交通網絡、宣傳教育及設搬遷津貼,居民始漸漸接受,消減對遊客的負面情緒。「香港未必可完全參照威尼斯的做法,但起碼要設法加快基建分流旅客,減低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旅巴阻塞 接五宗投訴
每晚六至八時,北角碼頭都會擠滿大批旅客,大部分是等待轉乘旅遊巴到別處。
本報就北角碼頭旅遊巴阻塞向運輸署查詢,發言人指由去年七月至今接獲五宗有關旅遊巴在書局街與電照街之間的渣華道,非法泊車或頻繁上落客影響交通的投訴。去年八月至十月署方曾十度派員實地觀察。
運輸署亦在去年九月下旬起,調節上述路段相鄰路口的晚上時段交通燈號,延長行車綠燈時間以改善交通,並去信非專營巴士業界,提醒不得停泊在渣華道巴士站。自去年十月起署方未再收到相關投訴。
入境處發言人亦指,為疏導旅客流量,會在長假期前後抽調人手支援各管制站前線及減少前線人員休假,並加開檢查櫃枱及通道以疏導人流及車流。
(本報記者:譚琦恩 翟秀娟)
轉載自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