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1/2013
香港真的需要這麼多自由行嗎 ?
上篇文章說到筆者聖誕期間參加「零價團」的奇遇,深有感觸。千篇一律只講消費,無所不用其極的接待手法,哪怕一時得益,長遠也必然砸了自家招牌。
若說零價團考驗旅遊業化解危機的功力,那麼自由行更是帶來不少甜蜜的煩惱。特別是自去年八月深圳率先開放一簽多行政策,自由行遊客呈爆炸式增長,尖沙咀名店街被內地豪客攻陷,東鐵車廂被奶粉水客擠爆,旺角街頭被自由行賣藝人霸佔…將本地居民生活攪亂,所有矛頭焦點一時全都指向自由行。
不可否認,自由行帶動了香港的經濟,但如今香港的衣穿住行仿佛全部為自由行服務,為人民幣服務,甚至有的商家會推出兩種優惠,區別對待香港和自由行客,有時對待自由行客甚至更加殷勤。去年,D&G尖沙咀店允許內地遊客在門口拍照,但卻禁止港人拍照,引起全城憤怒,市民罷買D&G,反對者還在門口集會抗議,D&G公開道歉才使風波告一段落。《老表,你好嘢》第一集,王祖藍誤打誤撞的被拉去名店門口唱《蝗蟲歌》,影射的就是這一段故事。
前幾個星期,韓國化妝品蘭芝(LANAIGE)的進行聖誕促銷,顧客被店員詢問「是香港人還是大陸人」,當表明本地人身份後,店員立刻回復「那就賣完了」,擺明優惠套裝是預留給大陸豪客。當事人怒不可遏,在網上將事件始末踢爆,又引來一輪聲討。該品牌不得不在各大報紙刊登公開聲明,才勉強避過了一場暴風雨。
印象中,似乎都是遊客抱怨在外地遇到被歧視和被針對的情況,而現在,不少港人覺得在自家地盤上被歧視了,何其不可思議。香港作為國際都市,理應張開懷抱,但資源只有這麼多,招架不住時,張開的手臂都要收回,於是不少人會有疑問:香港真的需要這麼多自由行嗎?
當年SARS之後,香港經濟哀鴻遍野,自由行是被中央政府當做「大禮包」送給香港的,香港也著實在這些年嘗到不少甜頭,內地遊客強勁而持續的購買力,帶來了香港旅遊業的又一次飛躍,酒店,食肆,商場,甚至藥店和戲院,生意都呈幾何級數增長。近年又因人民幣升值,而內地食品、醫藥用品的安全問題又一直無法解決,內地居民對香港貨品的需求更是有增無減。
自由行好似鴉片,沾染過後,欲罷不能,但後遺症逐漸顯露:2011年「自由行」遊客達2,800萬人次,2012年數字急升到4,600萬人次。香港應考慮如何將自己維持在世界級旅遊城市的水準之上,開拓高質素的旅遊服務,更應該重新規劃本地旅遊,特別照顧本地具備特色的小商戶,幫助更多「自由行」旅客多體驗而非多購物,欣賞香港的多元面貌。另一方面,據旅發局估計,去年訪港的4,600萬人次旅客當中,有多達100萬人次是水貨客。這些水貨客比廣東道排隊買名牌的旅客,對普通市民的影響更大,他們瘋狂搶購生活必需品,帶來許多直接威脅香港民生的問題,讓本就巨大的社會壓力接近爆煲,或會成為新一輪中港矛盾的導火索。
自由行仿佛一把雙刃劍,它帶來的繁榮局面的同時,也在製造社會矛盾,如何利益最大化,矛盾最小化,是擺在梁振英班子面前一個不小的課題。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