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2018
魯迅金句看習主席的「希望」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與港澳代表團會面,在講話中提到「一國兩制」是港澳的最大優勢,並提出對香港未來發展的「四點希望」,當中包括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國家治理實踐」及「促進國際人文交流」。
習主席談及這「四點希望」之餘,筆者留意到他又特別希望特區政府為青年發展「多搭台、多搭梯」,讓青年有更多發展機會,追求理想。看來他很關心青年。然而與青年談「希望」,需要先與青年闡釋何謂「希望」?
「希望」, 是形容一種信心的術語,表現出積極的感情。「希望」意味一定程度的不屈不撓。當一個人抱有希望時,他會相信他想做某事,有可能會成功。在希臘神話的潘多拉盒子(Pandora’s Box),是主神宙斯送給潘多拉的神秘禮物,結果她出於好奇打開盒子,跑出了世間所有邪惡——貪婪、虛偽、誹謗、嫉妒、痛苦、戰爭——當她再蓋上盒子時,只剩下「希望」在裏面。
五四運動時期的青年導師魯迅曾寫過《希望》一篇散文。文中再三提及「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許多人視之為魯迅金句。其實這句話不是魯迅說的,他不過是引述19世紀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Petofi Sandor,1823-49)的說法。1848年春天,匈牙利爆發革命,裴多菲是革命領導人之一。翌年匈牙利成立共和國。同年夏天,奧地利和俄國聯軍進攻匈牙利,裴多菲參與戰役,壯烈犧牲,時僅26歲。
裴多菲留下800多首抒情詩,最著名的一首是:「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抛。」 他充滿理想,卻怕青春虛度,被「希望」所騙。所以他的《希望》之歌這樣寫:「希望是甚麼?是娼妓:她對誰都狡詐,將一切都獻上;待你犧牲了極多寶貝——你的青春——她就拋棄你。」
魯迅欣賞裴多菲的「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因為他寫此文時已感到生命的疲憊和蒼老,以及青春的流逝而感到空虛,然後用「希望」來抗拒空虛和暗夜,但是感到希望也虛妄。他反對的「希望」,是「自欺的希望」。表面上看,魯迅指的是「絕望」與「希望」一樣,同是虛妄。「虛妄」是佛家語,無實曰虛,反真曰妄。就是既不真,也不實。若是如此,該怎麼辦?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這句話的解讀雖然人言人殊,畢竟以魯迅自己的解釋最為準繩。他說:「這是要專門寫給『現在』的不爭氣,頹廢的青年人們看的。雖然說《希望》寫的是作者的失望乃至絕望,但同時也寫了希望:『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這寫的就是希望。」
換言之,「絕望」與「希望」兩者相比,仍是「希望」稍勝一籌,因為與其將自己置於虛妄的絕望之地,不如擁抱希望。魯迅的意思是,雖然他在這不明不暗的「虛妄」世間活著(在今日香港,便是人心撕裂的社會),但他仍應與那「身外的青春」(指與當時有理想的青年一起去奮鬥),這樣,他或可以擺脫寂寞,擺脫衰老,讓生命重新煥發別樣的青春,改變這暗夜。從這角度看,習近平主席如今所說的「希望」,是否可藉著魯迅金句有所反思?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