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2016
央行果真失控?
近日金融界有熱議,央行正失去全球滙市和債市的控制權。這個議題看似跟投資者無關痛癢,但事實上不然。
2008年美儲局任由雷曼爆破,使到環球銀行界陷危機至今。如央行真對全匯市和債市失控,將有國家破產,這是個系統風險,世界金融秩序可以亂了套。屆時最值錢的是番薯,不是黃金,因為最後的生存者可以獨吞所有的樓、股、債、金,不過在這之前,黃金就一定先升,但最後,不是一寸光陰一寸金,而是︰一舊番薯一舊金。原因簡單,咬金崩牙,咬番薯可活命。
匯市債市是流動性最大市場
《鳳凰財經》引述提出央行對全球匯市債市失控制權的人指出︰
有些人可能不熟悉外匯市場的重要性,它的「江湖地位」從數據就能看出︰
全球股市規模約為69萬億美元,日交易量約1,910億美元;
全球債市(包括公司債)規模略高於199萬億美元,日交易量約7,000億美元;
全球滙市規模則大到「不可測量」,日交易量約為5.3萬億美元。
也就是說,外匯市場一天的交易量是全球股票市場的26倍,當然成為了全球最具流動性和最「警覺」的市場。
鳳凰資本研究公司(Phoenix Capital Research)認為,從規模上來說,外匯市場已經超越了「老大哥」央行。「如果它要開始反抗某一個特定的央行,央行也只能繳械投降。」
事實上它確實這麼幹了,外匯市場對央行的第一次倒戈發生在2015年的歐元︰
歐央行是第一個實施負利率政策(NIRP)的主要央行,其在2014年4月和9月降息時,歐元還能作出「正確的」反應。但當它在2015年12月及2016年3月再次降息時,歐元就開始「不聽話」了。
日本央行2016年1月意外實施負利率再次驗證了這一點。
這次的日圓比歐元更叛逆。不管怎樣,歐央行最開始實施負利率時,歐元還是乖乖地大幅貶值了;但日圓壓根沒給日本央行任何面子,不但沒貶值,反而開始升值。
更甚是,日本央行愈寬鬆,日圓愈堅強。日本央行實力打臉就是外匯市場發出的明確訊號︰日圓我決定不聽話不貶反升!不僅是外匯市場,現在隱隱有「二心」的還有債券市場。圖三顯示,雖然日本央行一再表示,「在必要時會再度放寬貨幣政策」,卻依舊挽回不了資金對日本國債的愛。日債息回升了。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歐洲。歐央行行長德拉吉9月還說,「負利率政策給所有人都帶來了好處」,可德國國債看上去並不想買帳。債息見回升了。
上列的四張圖一方面似說明央行對匯市/債市失控,但另方面亦可反證央行仍在主控滙市/債市。可不要以為央行老大真的是被廢武功。
2008年9月雷曼爆破後,中國率先一反之前的調控,印鈔去支撑經濟,溫家寶講出4萬億(但後來有說只出了2萬億)。但地方已博懵話搭夠18萬億去支持中央撑經濟。中央立知是大件事。2009年1月,已謂會派審計組去查有否誤用、濫用資金,2009年6月出了報告,有濫用,跟着就一直提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21厘,是全世界存款準備金率最高者,今時所謂對銀行監管最嚴的巴塞爾三(尚未環球全面執行),也只要求存款準備金率至8%而矣!這個一手放一手收,為甚麼?
放寬財政政策 收緊貨幣供應
放的,是財政政策,收的是貨幣政策。2016年9月的20國峰會就達成三點共識,(1)要多用財政政策去刺激經濟;(2)要減少貨幣政策(QE、減息、負息)的使用;(3)要調整產業結構(即是去產能,免供多於求)。
這樣看來,中國早於2009年已執行了2016年9月20國峰會的議決,何故?
(1)中國仍是行政指導,市場算老幾。雖然如此,在中國走市場化之時,仍有不少資金透過銀行、地下錢莊的濫貸,去做炒賣,使到A股一度升上6000。薑、蔥、蒜、豬、樓都炒個不亦樂乎,甚至幾綁架了經濟,但仍算好彩,仍有一定資金流入基建,近十年來中國高鐵發展迅速,企業改革/合併有些進展,GDP仍能保6.7都是這幾萬億的功勞之一。
2009年3月,美儲局主席伯南克啟動QE,目的是救銀行為主,故資金只有流入金融市場,但實體經濟就少有得益。只可惜這個歐美股市大升的現象,並不在A股持久,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中國GDP增長連年都叫有6.7%,但A股就連年增長6%也沒有,所以A股就算有泡沫,也會細啲啩!為何要留心泡沫大小,投資市場有叫「捧殺」,要你滅亡,先要你瘋狂。
那麼環球匯市和債市又是否因央行失控制權而瘋狂了?有這可能,但央行也不是不知的,所以在2015年9月的G20財長會,2016年9月的G20峰會都提出︰QE應不再,就是為防止市場「瘋狂」,只不過不少央行都是有心無力,但這並不是代表央行這老大被廢了。
歐洲先行負利率,本以為可以自金融市場趕錢去實體經濟,但炒家真太聰明,以市場求利的無形之手去打政府的有形之手。歐元因負利率而貶了,一貶之後就不貶了。因為今時央行個個都謂要透明、公開,不要讓市場「暴動」,故一早公布要買幾多幾多債券,尚要機械式地每月定時定量買,炒家最Like,因為實有買家(央行)去接貨,故第一個月,央行負利率1點子,炒家睇死你第二個月,就要以負利率2點子去買債,於是炒家就負利率債都大手買,他們不是賺債息,而是賺債價,買賣多幾個月,央行都知自己笨,因為愈負利率,歐元愈升(這就是圖一),資金益發留在債匯市場。
日本央行最笨,明知歐央行已在苦難中,尚學人搞負利率,結果一公布,日圓就升(這就是圖二),升到98,怎辦?
G20財長於2016年6月下定決心,強烈暗示QE不再,於是歐元10年國債負利率不再(這就是圖四),而日10年債亦由負30點子,縮至負2點子(這就是圖三)。
如大家細看便知,圖一和圖二,是2016年6月G20財長會前的匯市狀況,市場攻到央行的死穴,而圖三和圖四是2016年6月G20財長會後的債息狀況,央行找到市場的死穴,我央行改行事規則,不再QE。
的確,在2016年6月的G20財長會前,央行對匯市是失控的(以為負利率會使匯跌,但實則不是),但在6月G20財長會之後,央行又重掌債息控制權,匯市亦真回軟。
以無聲勝有聲策略 令市場平衡
央行如果要掌控制權,要怎辦?用法家韓非子的一招︰「君勿使臣知其所欲」,即是搞不公開、不透明,上周四歐央行就用了,不講幾時完QE,又不講是否延伸QE。炒友可以賭,但你唔怕賭錯邊咩,所以市場的無形之手(有好友、有淡友)就可以自己打自己手,而這就是央行重掌主控權的方法之一。央行最大的控制力量,我可以制定遊戲規則,話咗叫你不要亂來仲煩我吖,打你手板。
這是否叫央行們可以一時一樣?當然不是,一如上周末打風,颱風路向大致不變,但幾時掛風球,就由天文台看風力(數據)而定,你可以去岸邊看浪,可以回家睡覺,但如果天文台謂,打風都唔怕㗎,大家出去睇浪吖,你估海皮會有幾多人?人一多就易失控,有死傷天文台(央行)就要負責,何必搵這隻鑊來孭,天文台(央行)只要講,看形勢,就各人同枱食飯各自修行。
筆者相信這個無聲勝有聲的策略,會愈來愈多央行用上,因為重掌控制,事關重大。結果就是再無金光大道要各自解讀,投資者要如履薄冰。小心,小心。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