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14
十一月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學院成立黑膠唱片館 JUN 恭碩良 與 黃志淙 導賞 ,一同分享黑膠唱片趣味及童年回憶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學院成立黑膠唱片館 JUN 恭碩良 與 黃志淙 導賞 ,一同分享黑膠唱片趣味及童年回憶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學院成立黑膠唱片館 JUN 恭碩良 與 黃志淙 導賞 ,一同分享黑膠唱片趣味及童年...
推介度:
14/11/2024 - 31/05/2025
08
一月
銅鑼灣希慎廣場|近3米的巨型木頭人坐落希慎廣場 大推首個香港《魷魚遊戲》互動體驗及獨家全新產品 銅鑼灣希慎廣場|近3米的巨型木頭人坐落希慎廣場 大推首個香港《魷魚遊戲》互動體驗及獨家全新產品
銅鑼灣希慎廣場|近3米的巨型木頭人坐落希慎廣場 大推首個香港《魷魚遊戲》互動體驗及獨家全新產品
推介度:
08/01/2025 - 02/02/2025

醫學研究|的士與救護車司機腦退化風險最低:兩大關鍵練成最強大腦

醫學研究|的士與救護車司機腦退化風險最低:兩大關鍵練成最強大腦

健康解「迷」

  人到中年開始無記性,除了飲食補腦外,原來從事的職業亦有關連。最近一項美國研究指出,揸車能夠降低腦退化風險,當中這2種司機患阿茲海默症最低。有參與研究的哈佛醫生指出,他們練成「最強大腦」的關鍵在於此!

 

腦退化|揸的士失智風險大降低

 

  《英國醫學期刊》最近刊登一份關於阿茲海默症的新研究,以美國數據為研究基礎,發現特定職業能夠降低患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研究報告中調查了443種職業,當中以的士和救護車司機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最低,分別是1.03%和0.74%,原因可能出於他們負責空間推理和記憶的大腦區域特別強大,有助降低失智風險。

 

  該研究團隊收集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逾890萬人的死因及職業相關的資料作分析。研究團隊發現,雖然的士司機的預期壽命較整體平均數的74歲較低,約67.8歲,但與從事其他職業的同齡人士相比,的士司機死於阿茲海默症的比率明顯較低:從事其他職業人士平均有3.88%死於阿茲海默症,而的士司機僅為1%

 

  研究團隊亦發現,人類隨年齡增長,腦部組織自然開始損失,繼而出現記憶力衰退等狀況。阿茲海默症會令腦組織大量消失,有別於正常衰老過程中那樣只在小範圍內逐漸消退,而且幾乎不易察覺。

 

腦退化|研究揭的士司機常動腦筋 大腦海馬體特別強大

 

  有份參與研究的哈佛大學醫生Anupam B. Jena提出,的士和救護車司機的失智風險最低歸功於他們的方向及導航大腦區域強大。據悉,倫敦的士司機入職前需要參加密集式記憶訓練,合資格的司機需要記住過千條街道名和辨別方向,方可入職。而救護車司機工作性質類同,日常工作經常要應付突發情況,如計劃最快行車路線,同樣能夠鍛煉大腦。

 

  倫敦大學學院過往亦有曾發表一項,專門研究倫敦的士司機大腦的著名研究,指出的士司機與其他職業相比,前者負責空間推理和記憶的大腦區域特別強大,推斷的士司機因工作關係經常鍛煉大腦記憶區的海馬體,導致負責空間推理和記憶的大腦區域特別強大,大大降低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腦退化|同為司機患病風險大不同

 

  研究中亦提出,並非所有從事職業司機的人都能降低患病風險,從事需要按照預定路線行駛的工作的人,如巴士司機、飛機師、船長等,上述職業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並不低,分別是3.11%、4.57%和 2.79%。 

 

腦退化|拆解認知障礙症常見症狀

 

  老人認知能力漸趨下降,不少人容易患上認知障礙症。據本港醫管局智友站資料,認知障礙症又稱「失智症」、「老人癡呆症」、「腦退化症」,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的病患之統稱;也是一種因腦部功能喪失而出現的疾病,它會影響記憶、思維、語言、判斷能力、行為及性格,阿茲海默症為其中一種認知障礙症。

 

  患者的記憶力及其他認知功能(例如學習、理解、語言運用、方向感及判斷力等)會逐漸失去;有些病人也會有抑鬱、幻覺或人格改變的病徵。估計70歲長者患病率,每6位女士便有一位,每10位男士便有一位患上。

 

認知障礙症常見症狀

 

早期第1至2年

 

  在此階段,家人和朋友通常會以為是年紀漸老而出現的正常老化過程而難以察覺。

  • 失去短期記憶
  • 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 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
  • 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指令感困難
  • 判斷力減退
  • 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中期(第2至5年)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早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

  • 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
  • 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
  • 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
  • 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晚期(第5年後)

  幾乎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我照顧

  • 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
  • 身體活動及精神收況出現衰退
  • 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
  • 不能處理日常生活
  • 需要長期照顧
  • 生理時鐘混亂


資料來源:醫管局智友站

 

認知障礙症|4句話恐是患病先兆

 

  北大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孫永安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郭紀鋒,就阿茲海默症接受《生命時報》訪問,指出阿茲海默症患者最典型表現是健忘、短期記憶力衰退,尤其是對近期發生過的事情印象模糊,反而對陳年舊事的記憶深刻且清晰。郭紀鋒醫生指出,有癡呆傾向的人常會說以下4句話:

 

失智傾向患者常說4句話

 

「甚麼?你再說一次。」

● 患者顯著特徵:短期記憶力嚴重衰退、注意力難以集中

● 對於剛發生的事情或剛說過的話會過目即忘

 

「這是哪腿?我怎麼到這裡來了?」

● 對時間、空間的概念有所下降

● 對以前所熟悉的地方會突然感到陌生

● 未意識到自己迷路,亦不會看路牌

● 有些病人會伴隨智商下降,但不會求助

 

「我東西不見了。是誰拿走了?」

● 常找不到日常物品,甚至懷疑物品被偷

● 經常將物品放錯位置,且越來越不尋常

(手機放進冰箱、把襪子放在餐桌上)

 

「你們都不用關心我。」

● 患者大腦皮質退化,導致情緒起伏極大

 經常發脾氣/特別敏感

覺得孤獨、無人關心

外向變內向或反之

● 病情中期在社交上會變得退縮

 忘記想說甚麼時,就索性沉默

 

資料來源:北大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 孫永安

 

認知障礙症失智先兆|7招護腦防失智+10大高危因素

 

  孫永安亦引用北京大學最新一項關於「中國健康與養老調查計劃」的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有10多個高危因素,當中有不少於肥胖有關,如高血壓、肥胖、聽力損失、創傷性腦損傷、飲酒、吸煙、憂鬱、缺乏運動、缺乏社交、糖尿病等。

 

  孫永安表示,若能夠及時改善或控制飲食和生活習慣,就能夠降低40%患病機率。以下歸納出7招護腦:

 

7招預防腦退化

 

控制體重

BM I= 體重(kg) ÷ 身高(m)²

65歲以下

● 體重指數(BMI)應控制在18.5-23.9

65歲或以上則不宜太瘦

 (體重有明顯減輕要小心)

 

 

時常訓練大腦

● 保持學習新事物刺激大腦

(學習新語言、攝影、練習瑜伽、園藝等)

● 改變日常細微的慣性習慣

(開車關閉導航、回家的路線、換手聽電話等)

 

維持血壓130/80

● 降低心腦損傷風險

 

不碰煙酒

● 吸煙、酒精、睡眠不足是傷腦元兇

● 長者避免跌倒/防止頭部受傷

● 若有睡眠障礙和腦血管疾病應及早就醫

 

放鬆情緒+保持適量社交

( 鼓勵積極社交 + 放鬆心情)

退休後注意避免乏味單調的生活

*建議每天都要走出家門活動

 

保護好聽力

● 聽力下降影響空間定位能力及言語辨識能力, 牽連大腦功能減弱

傷害聽力行為:

戴耳機入睡

在地鐵長時間聽耳機

耳機音量超過60分貝

每天聽耳機超過60分鐘

用棉棒掏耳朵等

 

養成運動習慣

●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

☑ 有氧運動:太極拳、八段錦、走路、跑步等

☑手部運動:彈琴、敲鍵盤、撿豆子等可以激活大腦

 

資料來源: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 孫永安

 

腦退化|「麥得飲食法」維護腦部健康

 

  台灣神經內科醫生謝珮甄日前在個人Facebook專頁發文,指出飲食中有些食物能夠維持記憶力,並可減少腦部受一些自由基氧化。如想預防失智,她推介「麥得飲食法」(MIND diet),這種飲食法又被稱為心智飲食法,是結合「地中海飲食法」(Mediterranean Diet)及「得舒飲食法」的飲食模式,其設計主要目的便是幫助維護腦部健康、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和其他認知退化的風險。

 

  「麥得飲食法」全寫為「Mediterranean-DASH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重點在於針對某些對大腦有益的食物,以提升大腦功能,保護神經健康,其中建議平日可多吃以下10種食物:

 

10種護腦食物預防腦退化

● 綠葉蔬菜

● 堅果

● 漿果類

● 豆類

● 全穀物

● 魚類

● 家禽類

● 橄欖油

資料來源:台灣神經內科醫生謝珮甄

 

轉載自晴報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