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3/2012

緬甸金三角之旅(下)萬塔之城蒲甘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陳一年

    陳一年

    綽號「一哥」;筆名「華年」、「卓樺夫」。

     

    生於香港,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在大學修學期間,已對攝影產生濃厚興趣,畢業後便成為「影畫雙棲」的人。

     

    早年曾任美術設計師和職業畫家,兼任多種刊物的美術編輯、攝影師。1985年起加入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歷任記者、編輯等職,現任副總編輯。長期參與《中國旅遊》畫報的採編工作,曾擔任《華夏人文地理》雜誌的編輯統籌,現在主要負責各種人文主題的攝影畫冊、文化旅遊系列書籍的編輯工作。經常舉辦旅遊、攝影講座, 並為電台主講旅遊、文化專題節目。

    一哥遊天下

    不定期更新

萬塔之城——蒲甘

 

  別了曼德勒,抄一條近路前往蒲甘——早上還在吳炳橋拍日出,下午已經爬上蒲甘的高塔去守候日落了。

 

在蒲甘的高塔上看日落,彩霞滿天分外迷人

 

  蒲甘(Bagan)也是一座古都,而且是緬甸第一個王朝的都城。早在公元849年,披因比亞建立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國,定都蒲甘。

 

  蒲甘王國歷史由849至1369年,長達5百餘年。11世紀時,上部座佛教傳入蒲甘,王朝定佛教為國教,從此這裏又成為緬甸的佛教中心,達800年之久。

 

森林裏,晨霧中,一座座佛塔閃著金光,煞是到神秘

蒲甘的一些大型塔群,其實就是一個大寺院,如阿蘭達就是具有不凡地位的宗教中心

 

  歷代國王積極扶持佛教,在蒲甘大興土木建造佛寺佛塔,最盛時都城及周邊的佛寺佛塔有6,000座之多。雖然後來經歷戰爭和地震災害,蒲甘仍然古塔林立,現在總計尚存2,217座。因此,蒲甘被譽為「萬塔之城」。

 

  我們的最後一站旅行,就在蒲甘的佛塔之林中展開。

 

西洋人比較喜歡乘熱氣球,在空中欣賞蒲甘塔林

 

在古塔森林中混戰牛羊

 

  這個佛塔的森林,廣布在平原上,面積非常遼闊,車子在裏面穿行,就像進入迷宮一樣。我真弄不明白,司機和導遊怎麼能辨認在原野中的道路和那些形態大同小異的佛塔?事實上,我們這群「攝狼」在塔林裏迷過路,車子曾轉了一大圈又回到原來的地方,但是絕沒有真正迷失的危機感,即使在黑夜,司機最終都能找到目的地。

 

  數不清的古塔,其實都有編號,大的塔還有名字,有的是以主建者命名(如某某王塔之類),有的則以地點或地貌特徵為名。瑞士貢塔(Shwe-zi-gon Pagoda)是蒲甘最著名的大金塔,建於1059年,據說藏有佛祖的額骨、鎖骨和牙齒。瑞士貢塔前的長廊內,光影富有線條美,是影友們特別喜歡流連的地方。

 

瑞士貢塔的長廊內,光影富有線條美,是影友創作的好地方

 

  蒲甘還有不少特別高大雄偉、富麗堂皇的巨塔,如今成為人們膜拜和觀光的目標。我們的「導攝」平叔對最佳拍攝點瞭如指掌,帶著我們專挑可以攀爬的高塔,在上面迎日出,送日落,陶醉得忘乎所以。

 

803號塔——伯達基塔 (Pya-that-gyi Pagoda)特別高大,成了遊客必上的「觀景台」

巨大的佛塔內有金碧輝煌的佛像

 

  最激動人心的是,我們每天黃昏都在803號塔——伯達基 (Pya-that-gyi Pagoda)進行「牛羊大戰」。伯達基塔特別高大,塔下那一大片廣闊的原野和稀樹林,是牧民放牧和歸途的必經之路,每天下午4時以後,牛羊一群群經過,揚起的塵土如雲如霧,在夕照下閃耀著金光,構成一幅幅沙龍味十足的畫面,真是氣勢不凡。

 

  團友們起先在塔上高角度射擊,後來覺得還不夠過癮,就乾脆跑了下去,到牛羊群中展開「肉搏」,追追逐逐,混戰一場。平叔看上了青雲穿著一身地道的緬甸服裝,乾脆叫他充當牧人,幫牧民驅趕牛羊,搞得灰塵漫天漫地,頓時聲勢大壯。如此一連數天,大家玩得癲癲狂狂,非常盡興。

 

伯達基塔以西的原野上常有牧群經過,揚起滾滾紅塵,成為一道奇景。

攝影勇士衝進狂牛陣中,殺得沙塵滾滾天昏地暗

 

阿蘭達塔的大篷車廟會

 

四面八方的民眾駕牛車來參加阿蘭達佛塔的廟會

 

  阿蘭達(Ananda Pagoda)是蒲甘最輝煌的佛塔,建築不但高大雄偉,而且塔內的貼金立佛巨像在信徒心目中是無比的神聖。這幾天正好是阿蘭達的朝聖日,四面八方的民眾紛紛駕著牛車,拉家帶口來趕廟會,行進的行列絕對壯觀。人們以家庭為單位,在阿蘭達塔周圍住下,睡在牛車篷內、車底下或臨時搭起的帳篷裏,一住十天八日。他們每天的主要活動是聽阿蘭達廣播的佛經,或進塔禮佛,以無限的虔誠換來心靈的安慰和祝福。

 

出了家的小和尚和小尼姑在廟會期間與家庭團聚,一起來禮佛

 

  同時,阿蘭達周圍也成了一個大集市。一時間,阿蘭達變得五彩繽紛,琳瑯滿目,風情更是濃厚得化不開。

 

來朝聖禮佛的民眾在塔林裏風餐露宿,也成為蒲甘的一道風景

蒲甘塔林內集中了來自各方的人們,各種裝束琳琅滿目,如同風情大展演

 

  遇著這段大朝聖的日子是我們的幸運,所以我們除了每天早晨和黃昏去拍攝塔林風光外,白天就泡在大篷車的營地中,去感受那濃濃的宗教氛圍,用照相機記錄這些風餐露宿者們溫馨的生活和一張張純樸友善的笑臉。我們都沉迷得像喝醉酒。

 

在大篷車營地生活就不得不將就點,連更衣也要露天解決

廟會營地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很快活

獨特的小搖籃

 

  起早貪黑,真不能說不累,所以該享受時我們也會及時享受。蒲甘有不少很好的餐廳,飲食烹製精細風味獨特,環境氣氛也非常古雅,用餐時還有提線木偶戲和古樂表演,這樣身心雙重的享餐,我感覺在緬甸各地無出其右。蒲甘,是我最喜歡的一站。

 

我們在蒲甘塔林附近的餐館,可以一邊吃飯,一邊欣賞木偶戲表演,那會噴火的木偶真是出奇

在向日葵田裏,採花婆婆笑容可掬

 

  從蒲甘回仰光,十多小時的車程全是在平原奔馳,風光和風情的鄉土氣味漸漸平淡,唯獨佛教的色彩沒有減褪。到了仰光,我不得不與大隊團友握別——我要回去上班「挨驢仔」。他們卻要繼續遊遍仰光、勃固。但後來聽說,他們其實最後都得了「興奮過度後遺症」——累垮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我要回應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