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2012

南美洲精華遊之里約熱內盧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陳一年

    陳一年

    綽號「一哥」;筆名「華年」、「卓樺夫」。

     

    生於香港,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在大學修學期間,已對攝影產生濃厚興趣,畢業後便成為「影畫雙棲」的人。

     

    早年曾任美術設計師和職業畫家,兼任多種刊物的美術編輯、攝影師。1985年起加入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歷任記者、編輯等職,現任副總編輯。長期參與《中國旅遊》畫報的採編工作,曾擔任《華夏人文地理》雜誌的編輯統籌,現在主要負責各種人文主題的攝影畫冊、文化旅遊系列書籍的編輯工作。經常舉辦旅遊、攝影講座, 並為電台主講旅遊、文化專題節目。

    一哥遊天下

    不定期更新

   各位朋友,久違了!

 

  最近,我應邀往海外幾個城市舉辦巡迴攝影講座,環大西洋、太平洋劃了一個大圈,歷經北美洲、南美洲、澳洲三大洲共6個國家,行程為:香港→美國的洛杉磯→巴西的里約熱內盧→阿根廷的伊瓜蘇→巴西的伊瓜蘇→巴西的聖保羅→秘魯的庫斯科、馬丘比丘→智利的聖地牙哥→澳大利亞的悉尼、墨爾本→香港。

 

  此行雖然主要是為了巡迴演講,觀光旅遊和攝影只是「主菜前後的美味零食」,但是這數萬里遠征是我有生以來最長程的一次旅行,收獲豐盛,經歷難忘。其中,遙遠的南美洲是一般亞洲人難以到達的地方,也是我特別神往的旅遊地,因此很想與讀者朋友們分享。現草成南美洲遊記數篇,按旅程的時序分期連載。

 

美麗的旅遊城:里約熱內盧

 

  熟悉巴西的友人說,巴西最值得遊覽的城市是里約熱內盧。我的南美洲之行第一站就是里約熱內盧,在此逗留了3天。

 

在直升飛機上鳥瞰里約熱內盧。在畫面正中的救世基督像如巨型十字架,守護著全城。

市區被海灣、沙灘和山峰分成一個個區域,每個區域各有各的特色。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五大國;國土面積近85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億,均為第5位。以前總以為南美洲國家都較窮,但是近些年來巴西的經濟迅猛騰飛,早就洗脫了「窮國」 之名,一躍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系,被稱為「金磚四國」之一。

 

森巴舞是巴西的「國粹」,在一些接待遊客的餐館裏也能看到。

 

  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城,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1960年之前,還是巴西的首都。里約熱內盧無論歷史地位、文化特色和優美風景都是巴西各城市得分最高的,每年吸引大量的遊客到這裏觀光。近幾年,里約熱內盧接連奪得了2014世界盃足球賽和2016奧運會的主辦權;為了辦好這些盛會,又大力整頓市容和治安,使這個旅遊名城更加光彩照人。

 

曾成為葡萄牙首都

 

  「里約熱內盧」,音譯自葡萄牙語「Rio de Janeiro」,是「一月之河」的意思。亦可簡稱作「Rio」,中文為「里約」。這名字見證了歐洲人最初登陸南美洲的殖民歷史。

 

在遊艇會內,我就乘這隻帆船去遊海灣。

海上的這座古代建築,是移民初期葡萄牙人與法國人爭奪殖民地的軍事堡壘。

 

  話說1502年1月20日,葡萄牙探險家卡布拉爾發現了現今城市所在地的瓜納巴拉灣,時為一月,於是便隨意稱這裏為「一月之河」。後來,著名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遠航船隊及法國人的船隊也相繼來到這裏,開始歐洲人定居巴西的歷史。1565年,葡萄牙人正式建立城市,命名為Sao Sebastiao do Rio de Janeiro(英文為St.Sebastian of the January River),該城原址位於著名的旅遊景點「糖麵包山」的山下。

 

 

舊城區的老房子很有南歐的味道

舊城區的街道到處可見塗鴉繪畫,是有趣的文化景觀。

 

  不到此一遊,我還不知道原來里約熱內盧有一段較少人知的傳奇故事。里約本來是葡萄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首府。直到1808年,葡萄牙被拿破崙率法國大軍入侵,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一世和王室、貴族逃亡到南美洲,從此將里約熱內盧升格成為葡萄牙的首都。這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歐洲國家在歐洲以外設立首都。葡萄牙局勢平安後,1821年,葡萄牙王室和貴族遷回國內,留在巴西的葡萄牙王儲佩德羅於1822年宣布巴西獨立,里約又成為巴西王國的首都。20世紀中期,巴西政府為了使首都處在國家的中心位置,於1960年遷都至新建的巴西利亞,才結束了里約熱內盧作為首都的歷史。現在,在里約市中心的歷史博物館可以了解到里約的奇特歷史。

 

里約熱內盧貧民窟的房屋密密麻麻布滿山頭,蔚為壯觀,成為一道市井風光。

 

海灘連綿  風景獨好

 

  現代的里約市,大致上分為4個部分:作為政治經濟中心的舊市區(中區)、遊客雲集的南區、工廠集中的北區以及新市鎮的西區。我被安排住在擁有「最美麗的海灘線」的里約南區,而且酒店就在著名的科帕卡巴納海灘旁邊。

 

 從空中看著名的科帕卡巴納海灘。在里約,像這樣幾公里長的美麗海灘有好幾處。

科帕卡巴納海灘水清沙細,是優美的玩海勝地。每年新年派對,逾200萬狂歡者湧到海灘,是世界上最精彩的盛會。

位於南區的Ipanema灘。

 

  我的導遊是定居里約多年的華人,他叮囑我說,最好不要在警察上班巡邏之前去海灘玩,免得遭惹不法之徒搶劫。不過話又說回來,自從申辦世界盃以來,曾經為人垢病的治安已整治得好了很多。沙灘上盡是弄潮和享受太陽浴的人們,燕瘦環肥、黑白黃棕,各色肌膚都坦蕩蕩,油亮發光…我身上穿的布顯得比別人多,竟自覺形穢起來。

 

在甜麵包山上俯瞰南區的夜色。

 

  里約的風景線遠不只是眾多的海灘,如果登上周圍的山峰俯瞰,或者乘直升飛機進行空中流覽,你會從不同角度欣賞到里約最美的風景。我幾乎用盡了各種方式去遊覽。

 

  首先乘纜車上糖麵包山環視里約,城市錯落穿插在蜿蜒的海灣和突兀的山峰間,聚散有致,煞是美麗。接著乘直升飛機鳥瞰全城和周圍的山水;然後又乘遊艇在海上漫遊星羅棋布的島嶼和殖民初期的海防要塞…

 

遊客在科科瓦多山上俯瞰海灣和城市。

 

  當然,還乘車登上了710米高的科科瓦多山山頂,去瞻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救世基督像;這處里約熱內盧的首要景觀,吸引著每一個旅遊人。

 

戴著「世界奇跡」光環的基督像

 

現代派的里約大教堂宛如一座大金字塔。

里約大教堂的內觀。

 

  在里約熱內盧,無論我身處哪一個地方,幾乎都能看到救世基督像高高地屹立在市區西面的科科瓦多山峰頂。

 

救世基督像張開雙臂,迎接來自各地的遊客。

 

  這座耶穌巨像,是里約熱內盧大主教在1921年提議、並由巴西的天主教徒捐款興建的。法國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擔當了塑造設計,一組工程師負責建造,於1931年落成,由巴西總統親自主持了揭幕儀式。

 

  2007年,里約熱內盧救世基督像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 之一。事緣原來流傳的「世界七大奇蹟」:埃及吉薩大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希臘奧林匹亞宙斯神像、土耳其亞底米神廟、土耳其摩索拉斯王陵、希臘羅得港太陽神銅像、埃及亞力山大港燈塔等。是根據公元前2世紀拜占庭人裴羅著作的《世界七大奇蹟》一書,至今其實碩果僅存「吉薩大金字塔」,其它六項早已不復存在;因此現代人對重新命定「世界七大奇蹟」的呼聲日高。1999年,「新七大奇蹟協會」在瑞士成立,繼而發動了全球性的網絡評選活動,投票結果於2007年7月7日在葡萄牙里斯本揭曉,選出的「世界新七大奇蹟」是:中國的萬里長城、約旦的佩特拉古城、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救世基督像、秘魯的馬丘比丘古城遺址、墨西哥的奇琴伊察古城遺址、羅馬的鬥獸場和印度的泰姬陵;而埃及的吉薩金字塔則被尊為「榮譽奇蹟」。

 

  里約熱內盧救世基督像是「新七大奇蹟」中唯一不到百年歷史的項目,卻能脫穎而出,顯示出超群的魅力。其造型獨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紀念性雕塑之一,雕像通高達38米(像高30米,基座高8米),總重1145噸,張開的雙臂橫寬28米。基督像聳立在峰巔,四周群山簇擁,海天空闊,氣勢特別雄壯。在峻峰上建立巨大的塑像難度極高,工程浩大。最終造像顯得如此氣勢磅礡、與山海環境結合得如此完美,簡直不可思議!

 

  當年為了將造像用的巨大石料運上陡峭的科科瓦多山,專門建設了鐵路。80年過去,這條鐵路仍在使用,已成為了運送遊客的觀光鐵路。可惜我登臨時,鐵路正值修繕而暫停營業,沒有機會乘坐觀光列車,只好坐小巴上山。路到盡頭,接乘電梯,再登幾十步台階,到了基督像的巨大投影之下。抬頭仰望,祂那矗立的身軀和張開的雙臂有如巨大的十字架,莊嚴肅穆地俯視著、又像是擁抱著里約熱內盧。我立即被神聖的氛圍籠罩住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