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2016

人類文明制度的通則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今天介紹英國政治哲學家洛克的一段話:

  「對人類的弱點來說,權的誘惑太大了。在同一人手裡既有立法權又有執法權,就不免使他們不遵守自己所定的法律。」

 

  約翰·洛克(John Locke),生於1632年,死於1704年。

 

  洛克是英國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他主張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並且保障人民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自然權利時,其統治才有正當性。洛克的思想對於後代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他的著作大大影響了伏爾泰盧梭,以及許多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和美國開國元勳。美國的獨立宣言,被認為是洛克政治哲學的體現。

 

  洛克政治哲學的主要精神是個人的自由和尊嚴的最大化,因此必須制衡統治者的權力。所有人類都有共同弱點,就是無法抗拒權力的誘惑。為此,權力必須分開而且獨立,如果同一人手裡既有立法權又有執法權,即行政權,他就或者可以為了行政的需要而立法,或者可以根本不遵守自己所定的法律。到1748年法國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一書中進一步發展洛克之學説,提出三權分立之原則,除了行政與立法分離之外,還包括司法,三權分立是指行政、司法、立法三權獨立運作、相互制衡。這已經成為所有文明社會的制度通則。最先提出有關概念的,正是英國的洛克。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遭遇欺凌該如何應對 教你兩個方法輕易彈走負面情緒►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