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5/2016

適合高中水平的哲學讀本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每年法國的高中會考都有要考「哲學」這個共同科目,據知這是1808年由拿破崙創設的,200年來一直沿用至今。哲學科目未必能培養出名成利就的人,但工作不僅是「搵食」,孩子長大後,應該成為一個對人生各類問題懂得思考的完整的人。職位只是一個身份,他們同時是公民、父母,或老闆,甚或是改變世界的人。台灣網站於2012年刊登當年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考題,許多網友看到,都表示很感動,甚至「感動到想哭」。

 

2012年的考題如下:

 

  * 工作能讓我們獲得什麼呢 ?

  * 所有的信仰是否都與理性處於對立面 ?(或者說:所有的信仰是否都不理性 ? ) 

  * 如果國家不存在,我們是否會更自由 ?

  * 我們是否必須尋求真相 ? 

  * 工作的價值是否只在於「有用處」?

  * 自然而生的慾望是否可能存在 ?

 

  看到這些考題,就知道不是只要背誦哲學知識就能應付過關的。這些考題都沒有標準答案。評分是評寫作技巧和理性的論證能力,更是考察年輕心靈的深刻程度。考題讓人感動到想哭的原因,是設立這樣的哲學考題,能讓年輕人很早就接觸大議題,刺激他們思考,認識到人生有不同的做法和想法。考題使人感受到社會對某些價值的重視與維護。有網友說:「拿到這樣的考題, 我會覺得我被尊重到。」

 

  每年刊出的考題,在法國各媒體都會請來學者、教師熱情和理性地討論。試題公開後引起的討論,也在法國社會發酵。

 

  以2012年的考題為例,對一個高中畢業生來說,面對快將進入職場,提出「工作能讓我們獲得什麼?工作的價值是否只在於『有用處』」這問題,能不使青年人三思嗎?工作不應該只是「搵食」吧,我們會想:工作或會讓我們有機會學習新的知識、技能、人生經驗,工作會給我們某種滿足感,工作應使我們感覺到權利義務的對等,工作是我們整個人生的最主要組成部分……。

 

  如果國家不存在,我們是否會更自由 ?對極權國家如北韓,或對自由國家如法國,也許會有不同的答案。但考題並沒有指定哪一類國家,而是泛指國家,於是考生就要去衡量國家機器與個人自由之間的平衡。然後落實到具體處境,如果必須在認同自己國家和追求自由之間作選擇,你會作怎樣的取捨?誰能不想一下就回答呢?

 

  我們是否必須尋求真相 ?也不是一個人立即可以回答的問題。你也許會衝口而出說當然要尋求真相。作為一個終生的新聞工作者和寫作者,我的職業就是尋求真相。但現實世界也告訴我:很多時候尋求真相會造成對他人的傷害甚而是大面積的傷害,因此這是一個可以發揮、值得思考的考題。

 

  由於每年的哲學考試和試題引起社會關注,法國學生也重視哲學問題,於是法國以哲學教師侯貝(Blanche Robert)為主編,聚集了十多位高中哲學教師共同編寫了一套「高中生哲學讀本」,這套讀本有五冊,台灣近日翻譯出版了第一冊,書名是:《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Passerelles : philosophie terminales L.ES.S)。這一冊探討的主要問題是:「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將要出版的還有以下四冊,包括:《人能自主選擇而負擔道德責任嗎?──思考道德的哲學之路》;《我能夠認識並主宰自己嗎?──建構自我的哲學之路》;《文化是讓人脫離本性還是實現本性?──思索文化的哲學之路》;《人的理性所認識到的實況,是否受限於自身條件?──探討真實的哲學之路》。

 

  已翻譯出版的第一冊「政治哲學」共分5章,每一章都以問題引領出哲學內容。

 

  第一章是「政治哲學導論」,提出的問題是:政治可否是為尋求普遍利益,而非為個人服務,而成為有別於社會上其他要競爭的事務?

 

  以下分「問題思考」、「哲人看法」、「延伸思考」三個單元。

 

  問題思考提出的問題一是:政治只是權力鬥爭嗎?下有三個思考分題:

 

  1. 征服與行使權力常會尋求激進的手段;

  2. 只為了自保的政權不具正當性;

  3. 權力競爭應該是為公共利益服務。

 

  問題二是:政治是眾人之事嗎?三個分題是:

 

  1. 必須由最好的人來治理;

  2. 原屬於人民的權利,將自己部分權利委託給從政者,賦予權力去制定法律與管理國家;

  3. 必須讓公民對公共事務感興趣。

 

  第一章第二個單元是「哲人看法」,分別引用自柏拉圖以來的一些哲學家對以下幾個問題的回答。

 

  一:政治只是權力鬥爭嗎?

  二:政治是眾人之事嗎?

  三:政治一定要用做騷的方式呈現嗎?

 

  第三個單元是「延伸思考」。

 

  ●一個問題是:什麼是最好的政治體制?

  引用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的意見:最好的政體是混合式的政府型態。

 

  ●第二個問題引用四十年代美國電影《華府風雲》(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的故事,提出是否應該相信政治?政治可信嗎?

 

  ●第三個問題是:民調是民主的工具還是民主的失控?

 

  並提出:「是否該相信輿論?」「民主,是由輿論決定嗎?」這兩個問題。

 

  第一章最後還有【哲學練習】【綜合整理】兩部分。

 

  其後各章也都是依照問題思考、哲人看法、延伸思考,然後練習、整理構成。

 

  第二章是社會。重點是:我們能感受到社會對我們造成的影響,但我們真的了解社會是什麼嗎?為什麼要進入社會?社會是否控制其成員?社會能夠阻止衝突嗎?

 

  第三章是交換。重點是:是否任何東西都可以買賣?為何要交換?交換有助於和平嗎?

 

  第四章是國家。重點是:起身反抗國家的極權統治是對的嗎?國家是為眾人服務的嗎?國家如何行使它的權力?社會應該要限制國家的力量嗎?

 

  第五章是正義與法律。重點是:正義是概念,法律是制度。問題是:合法化的不平等是否存在?合法就一定符合正義嗎?法律是強權的工具或是弱勢的防禦?

 

  由問題帶出的哲學思考,不是高深的理論,而是每一本書、每一個問題,都觸及我們的人生、處事和一個認真地活著的人應該關注的問題。

 

  除非你打算渾渾噩噩過日子,否則這些都是你要思考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中學生應該關心,恐怕是所有成年人都應該思考和了解。

 

  這本書的好處通俗,中學程度的人都容易明白和感興趣。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 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

侯貝 主編

由   大家出版社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 火速行動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