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7 16:15:44
「公平棧」十年如一日 謝家駒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於2012年由謝家駒博士和容蔡美碧女士創立,旨在引領創新、具發展潛力的教育和培訓計劃,以促進社會創業和社會創新精神的發展。我們的願景是,推動世界社會創業精神,透過教育和培訓計劃把社會創新的理念推廣至大學、普羅大眾、主流企業、大中華地區及東南亞社會創業者,希望能「激發每一個人成為社會創革者;促成每一家企業成為社會企業」。
大約5年前,筆者與陳智思、盧子健等人抱着戰戰兢兢的心情,毅然投資在以推廣公平貿易的社企「公平棧」身上。今天,剛巧是公平棧的十周年紀念,亦剛巧是首年做到收支平衡,慶幸之餘也感慨萬分。
回想10年前,公平貿易這概念在香港沒有很多人認識。除中環的聖約翰座堂書店外,可能只有幾家店舖因為出售有機食品,而剛好把公平貿易產品放上架。在這10年內,推動公平貿易不遺餘力的,有樂施會和一些社會企業,其中公平棧可以算是先鋒。
我於2007年開始認識公平棧創辦人梁佩鳳,開始理解其成立目的和走過的路。公平棧於2004年1月11日誕生,是中、港、台首家以推動公平貿易為目的的企業,他們相信世事萬物皆有道,環環相扣,相互影響,只有在平衡點上,才可以生生不息持續下去。
所以,他們推動公平貿易──消費者透過購買的選擇,令生產者得到合理回報。生產者得到温飽,才有能力照顧農產、保護水土和自然生態;而消費者不但能享有優質的食物和產品,下一代更能在安全及足夠資源的環境下生活。從另一角度看,這是支持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策略。
公平貿易得來不易
公平貿易有一套標準來訂定最低收購價。這收購價必須能支付生產成本,和保障生產者有合理的生活水平。例如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對每種不同產品都列明收購價,商人必須按這個價錢與農民合作,確保農民得到合理收入。公平貿易也要求商人以長期合作的方式與農民合作,有需要時要先付訂金,以確保農民有足夠資金投入生產。
此外,公平貿易組織亦有規定,不可使用高毒素的農藥和化學肥料、不可用轉基因物種,要有專人負責水資源管理、土地保育和廢物處理,確保以可持續的生產方式來生產所需產品。公平貿易的方法不單惠及農民/生產者,保障他們的合理收入、長遠生計和一定的生活水平,也令環境得到照顧、食物安全和食物質素有保障,維持農村發展機會,令城鄉發展得以平衡。這些都是達至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公平棧的使命是作為貿易之橋樑:搜羅高品質的產品,給本地消費者一個信心選擇;引入之產品以善待大自然的方法生產,為保護大地出一分力;確保生產者得到合理回報,減少貧窮;和與本地社企合作,為本地製造就業機會。
這些想法反映在他們的工作之上。一方面,他們是批發商,透過不同的商舖、餐廳、學校等渠道,把公平貿易產品帶到香港的不同角落。
讓香港人「細味公平」
另一方面,公平棧創造自家品牌「細味公平」,引入公平貿易原材料,然後在香港生產。這方向有很多好處:
可以迅速回應本地市場需要;
產品新鮮製造,在地出售,可以不用防腐劑,減少使用不良化學品;
產品以比較直接的方式來到香港,減少碳排放;
為本地勞工製造就業機會;
成功品牌建立後,不需顧慮品牌會被其他公司接手。
這些想法引領公平棧在過去10年默默耕耘,現在生意比較穩定,略有微利。其實每一個企業都應該能達到收支平衡,自給自足的狀態和有合理利潤回饋投資者。公平棧也有相同的想法,因此,他們為自己訂定了一套利潤分配政策:
不少於25%回饋給予我們優良產品的生產者;
不少於50%作為對企業運作的再投資,及員工福利和發展基金;
不多於25%作為股東的分紅,希望有一天股東能取回他們的投資和利息。股東拿出來的是投資,而非捐款。
其實,公平貿易是一個希望改變人心的社會運動,以消費力改變世界,改變對生產者和環境的剝削。所以也常常聽佩鳳說,公平棧希望能成為一個推動公平貿易的平台,讓有心推動公平貿易的朋友可以互相合作,共同參與。因為每一個人在不同的崗位也可以出一分力,參與推動公平貿易和可持續發展。
謝家駒
作者為仁人學社主席
原文刊載於信報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